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召开会议,其中提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持民企拓展海外市场、加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等重要议题。
会议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运用先进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
会议指出,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要积极扩大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支持民营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加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自从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个重要概念以来,全社会都非常关注。
此前的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对于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吴一平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各省市在资源禀赋、技术基础和营商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要基于自身的基础条件选择适宜的产业及技术,利用超大规模市场的突出优势,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将市场机制和政策引导进行深度结合,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积极性、主动性。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金融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钟辉勇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强调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像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不顾实际情况,各个地方都一拥而上,这种发展模式不可持续,最后不仅给地方财政带来严重的压力,也带来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新发展格局下,需要根据当地比较优势发展,针对已有的产业结构和未来发展潜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钟辉勇说。
吴一平指出,随着科技创新进入“无人区”,未来的发展方向难以精准预测。能够做的是,为有勇气创新、有能力创新的企业家营造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生态,让新技术、新业态、新企业不断从高质量的“土壤”里 “冒出来”。
支持民企拓展海外市场,加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会议指出,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要积极扩大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支持民营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以数字经济为例,受国际环境影响,一些数字经济企业将供应链中部分劳动力密集、附加值低的生产加工环节转移到了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与此同时,部分国外订单也被其他国家的同质产业获取。按照目前趋势,未来有可能形成研发与数字装备制造等高附加值环节保留在国内,部分生产、组装等低附加值环节布局在国外的局面。”吴一平表示,数字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例如,数据的跨境流动是实现数据价值倍增的重要途径。“目前,数据跨境流动的规则有待进一步完善,这将有利于增强数字企业出海意愿,激励跨国经营企业联通国内外数据,进行高效开发和使用。”
钟辉勇表示,现在很多民企纷纷出海,而在出海的时候,每个国家当地的经济和政治环境不同,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也不一样。“相信民企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调整自身战略,充分发挥自己的竞争优势。在国内政策方面,更多的是提供便于民企出海的环境和条件,比如包括民企出海的资本流动便利性等问题,减少民企出海不必要的障碍。”
对于会议指出的要加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钟辉勇表示,重点还是在于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增强外资进入中国,并长期植根中国发展的信心。
吴一平则建议,深入对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强改革集成创新力度,为外资企业发展打造高辨识度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外资招商可与‘稳链补链强链’相结合,围绕重点产业企业,从研发孵化到生产落地提前形成上下游周边全生态系统化的招商布局,从研发、试验、规模生产直到总部办公等,开展区域内空间资源的规划重组。对重点产业进行国内供应链产业链摸底,顺藤摸瓜以点带面、以重点企业为突破口引导产业链的完整布局。”吴一平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