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股横盘震荡,后市布局机会在哪?专业解读来了

本周首个交易日,A股延续横盘震荡格局,板块轮动特征显著,市场“热点”持续滚动变化。今日环保、房产、军工板块成为资金追逐的焦点,而白酒、机器人板块则领跌。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应如何布局?结合当前市场的多重影响因素,A股未来是有望突破阻力冲高,还是会转而下跌?
受访专家表示,A股的横盘震荡行情可能还将延续一段时间,板块热点也将继续轮动。在此期间,投资者切勿盲目追高,建议围绕科技和红利方向逢低布局。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博弈公募改革受益的低估值、高股息资产,其短期性价比已较低。
A股横盘震荡
5月19日,A股市场延续横盘震荡态势。沪指平盘,收报3367.58点;创业板指微跌0.33%,报2032.76点。科创50平盘,沪深300、上证50微跌,北证50收涨2.37%。近几个交易日,日成交额有所下滑,今日降至1.12万亿元。
板块、个股表现分化,共计3482只个股收涨,涨停股118只;1765只个股收跌,无跌停股。
近期A股市场呈现出明显的横盘震荡和板块轮动特征。今日综合、环保、房地产板块涨幅接近2%,国防军工、社会服务、美容护理等板块也有不错表现,而上周五领涨的汽车板块出现回调。
从概念板块来看,重组蛋白概念板块涨幅超过4%,ST股概念涨幅超过2%。白酒、机器人执行器、刀片电池、汽车一体化压铸概念板块则领跌。
黑崎资本首席战略官陈兴文指出,A股当前的横盘震荡和板块轮动行情,既受到海外不确定性的扰动,也与国内市场的防御性特征和市场情绪有关。从宏观经济和市场走势来看,乐观谨慎应是当下策略。
陈兴文进一步分析称,海外方面,尽管美国经济数据表现强劲,但企业成本上升风险、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以及预算方案在国会可能遇阻等问题,都可能引发市场波动。国内方面,日内瓦谈判成果理性预期下,机构普遍下调财政刺激预期,且当前市场处于业绩真空期,因此市场表现出一定的防御性特征,缺乏估值弹性的内生驱动。然而,政策层对资本市场的重视,又使得市场存在“稳中有进”“逐级抬升”的可能性。
方信财富基金经理郝心明则从技术面分析认为,目前指数已反弹至去年“9.24”行情的成交密集区,3400点附近存在较大筹码压力。同时,一季报基本面数据难以支持行情向上拓展,且自今年4月7日以来的反弹过程中,成交量并未放大,量价背离走势已持续一个多月。从技术角度看,市场已达到一次平衡市的反弹目标,后市投资者应对仓位有所控制,等待调整至低位再进行布局。
关注科技和红利板块
A股横盘震荡多日,何时有望迎来变化?在当前市场资金犹豫、板块轮动的行情下,投资者短期内应如何持仓布局?
排排网财富研究员隋东表示,目前指数形态良好,适当的调整震荡有利于后市进一步走高。预计本周市场总体仍将以震荡为主,个股和板块会轮番表现。投资者切勿盲目追高,建议围绕科技和红利方向逢低布局。
陈兴文分析称,A股的横盘震荡行情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随着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市场有望逐步走出震荡区间。国内政策的支持、关税战缓和带来的利好,以及海外资金对A股配置力度的加大,都有望进一步推动市场上行。然而,投资者也需要警惕市场可能存在的向下风险:一是海外市场波动,如美国企业成本上升风险加剧或预算方案遇阻引发市场调整,可能对A股产生负面影响;二是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企业盈利增长乏力,也会打击市场信心,导致A股向下调整;三是政策不及预期,未能出台市场预期的刺激政策或政策力度不够,市场可能因失望情绪而下跌。
华金证券策略邓利军团队表示,对于A股和港股来说,二季度经济预期上调有望带动风险偏好进一步修复。鉴于外部不确定性尚存,结构上哑铃策略有望阶段性占优,红利和科技板块或将轮动式贡献超额收益。短期内,科技仍是主线:一是政策、产业趋势和流动性宽松等因素继续支持科技板块相对占优;二是降低关税短期有利于科技成长。
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指出,近日大金融板块一度大涨,或验证了此前对于公募新规的观点,即预计未来部分基金将在持仓配置上向沪深300行业配置回归。同时,新“国九条”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的政策已推行一年,通过分红意愿和分红能力筛选,保险Ⅱ、城商行Ⅱ、农商行Ⅱ、国有大型银行Ⅱ、航海装备Ⅱ、证券Ⅱ等行业属于有能力、有意愿且当下分红率较低的行业。在政策推动下,这些行业未来或将持续提升分红率,建议投资者关注。
申万宏源证券A股策略首席分析师傅静涛表示,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是长期改革,而其短期映射已成为结构性行情的主要线索。主动公募产品调整业绩比较基准,是一次集中梳理产品策略的机遇。然而,持仓向业绩比较基准靠拢未必是普遍趋势,公募基金产品策略既要契合监管导向,也要与市场环境和渠道偏好相适应。短期来看,市场博弈公募持仓向业绩比较基准靠拢,更偏向于资金博弈主题,投资者需严守性价比,把握好节奏。博弈公募改革受益的低估值、高股息资产,短期性价比已经偏低。
此外,傅静涛指出,科技相对消费仍是相对性价比较高的方向,科技调整可视为中期布局机会,继续看好国内AI(人工智能)产业链和具身智能的投资机会。医药生物(CXO、创新药)是一季报稀缺的景气方向,维持中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