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汽车工厂实探:SU7大量装车,二期外立面完工,交付还需多久?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武凯
5月19日午后,北京气温攀升至30℃以上。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环景路21号院内,数百辆崭新的小米SU7在热浪中整齐排列,等待装车外运。
这里是小米汽车的诞生地。2021年3月,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宣布进军整车制造产业,并于同年在北京启动汽车工厂建设。其中,一期工厂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已于2023年竣工并投产,为小米首款车型SU7的量产奠定了基础。二期工厂则于2024年动工,预计在2025年年中完工。
5月19日,时代周报记者实地探访了小米汽车工厂。一期工厂内,数百辆颜色各异的小米SU7车型整齐排列,几十辆大型卡车正忙碌地进行装车和外运作业。而在二期工厂区域,尽管外部道路仍在施工,但主要建筑已接近完工,据施工人员透露,“二期工厂有望在六月中旬全面竣工。”
随着市场对小米汽车需求的快速增长,扩建工厂、提升产能成为小米汽车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这一举措不仅是为了满足现有车型SU7的订单需求,更为即将发布的新车型YU7做好准备。雷军在5月19日表示,小米YU7将于5月22日正式亮相。
一期厂:繁忙运转与产能突破
作为小米汽车的第一座生产基地,一期工厂见证了SU7从零到一的全过程。自2024年4月开始交付以来,已有约24万辆小米SU7从这里驶向全国各地。5月19日当天,记者在现场看到,数百辆SU7整齐停放在厂区,其中包括标准版和高性能版ULTRA两个系列。
在一期工厂北门处,数十辆大型卡车正在进行紧张的装车工作。不到半小时,就有3辆满载SU7的卡车驶离厂区。根据现场观察,一辆卡车可装载9辆SU7。按照小米4月交付约2.8万辆汽车计算,平均每天需要超900辆新车出厂,这意味着单日需近百辆卡车参与运输。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一期工厂的实际产量已经远超其规划产能——15万辆/年(约1.25万辆/月)。为了应对激增的订单需求,小米自去年6月起开启双班生产模式,大幅提升了产能利用率。
然而,在一期工厂的户外停车区域,记者并未发现即将发布的第二款车型YU7的身影。根据官方信息,小米YU7是一款定位于中高端市场的纯电SUV,整车尺寸达到4999mm×1996mm×1600mm,轴距为3000mm。新车延续了小米家族式设计语言,并搭载宁德时代生产的三元锂离子电池。
二期厂:如期推进与未来布局
随着小米汽车产品线的不断丰富,产能压力逐渐显现。为确保YU7顺利上市,小米正在加速推进二期工厂的建设进程。时代周报记者在二期工厂现场看到,虽然外部配套设施仍在完善,但主体建筑已基本完工,整体风格与一期工厂保持一致。
一位参与二期工厂建设的施工人员表示,工厂内部装修已接近尾声,预计将在6月中旬完成全部工程。“二期工厂投产后,小米汽车的整体产能将提升至每年30万辆,为更多新车型的推出提供保障。”
然而,即便两期工厂满负荷运行,仍难以完全满足市场需求。目前,小米SU7系列车型的提车周期长达9-12个月,而高性能版ULTRA的提车周期也需6-7个月。以每月交付量约2.8万辆计算,小米汽车在手订单或接近30万辆,相当于完整一年的产能。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YU7的加入,小米汽车的产能压力将进一步加剧。雷军在今年3月提出的目标是2025年全年交付量达到35万辆,这显然已超出现有工厂的规划产能。在此背景下,小米汽车三期工厂的建设似乎已被提上日程。
三期厂:未雨绸缪与战略布局
今年3月,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发布了一则公告,显示在小米汽车一期、二期工厂附近新增两处工业用地。外界普遍猜测,这可能正是小米汽车三期工厂的选址所在。
与此同时,紧邻二期工厂东侧,相关部门已设立“马驹桥智能制造基地腾退指挥部”,多条联结道路正在加紧施工。尘土飞扬中,工程车辆往来穿梭,展现出一幅繁忙的建设景象。
无论是从市场需求还是战略布局的角度来看,小米汽车三期工厂的建设都显得势在必行。它不仅是小米汽车实现更高销量目标的重要支撑,也将为其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