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程帅星 文图】2月20日,大河财立方记者从郑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修订后的《郑州市贾鲁河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条例》不仅包含了贾鲁河系统治理、协同执法等内容,也对堤顶道路通行、垂钓等条款予以修订,还前瞻性规定了航道建设等相关内容。
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推动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据郑州市水利局副局长王学军介绍,在执行《条例》的过程中,郑州市水利局还有多项后续工作需要继续推进,以确保贾鲁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在推进全流域系统治理方面,郑州市水利局将在已有治理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贾鲁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包括防洪排涝、水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根据流域内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优化水利工程布局,提高水利工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健全全流域的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对治理工作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治理目标的实现。
在上下游协同执法方面,进一步完善上下游四市(郑州、开封、许昌、周口)之间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畅通、协作顺畅,推动四市在水质标准、生态保护要求等方面达成一致,形成统一的政策和标准。同时,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共同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维护流域生态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在资金投入和融资创新方面,继续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如引入社会资本、发行绿色债券等,以缓解资金压力。合理安排资金使用方向,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和关键环节的资金需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在科技创新与应用方面,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监测和管理技术,如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提高智慧水利管理水平。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将先进适用的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熟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此外,郑州市水利局还将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宣传教育、鼓励公众积极参与贾鲁河保护工作、建立健全意见建议反馈机制等方式,提升公众参与度和环保生态意识。
逐步放开堤顶道路,划分垂钓区域
王学军说,为满足市民到贾鲁河亲水休闲娱乐的需求,让群众充分享受贾鲁河治理成果,依照新《条例》规定,郑州市会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逐步放开堤顶道路方便市民通行:一是沿河两岸滨河路、丽水路已经通车且与贾鲁河堤顶道路能够相互衔接,满足车辆通行要求的,可以放开堤顶道路,满足市民通行需求;二是沿河两岸滨河路、丽水路尚未建成的路段,考虑到停车及市政道路和防汛路段衔接等问题,需待建设完成后,再进一步放开相应的堤顶道路。
需要注意的是,贾鲁河承担着郑州市85%的洪水下泄任务。防汛期间,贾鲁河堤顶道路是防汛、抢险车辆,物资通行的便捷通道,承担着防汛抢险的重要职能。因此根据《条例》规定,在这期间禁止与防汛无关的一切车辆通行。
此前,根据有关规定,在贾鲁河桥头路口已划分出9段垂钓区域,其他河段禁止垂钓。随着贾鲁河治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为进一步满足市民休闲需求,新修订后的《条例》规定除部分区域禁止垂钓外,贾鲁河其他区域全部放开。禁止垂钓区域为以下几个区域:
一是天鹅保护区禁止垂钓。2022年6月23日,郑州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贾鲁河疣鼻天鹅保护管理方案〉的通知》,划定贾鲁河疣鼻天鹅栖息地保护管理范围是东起京广快速路、西至科学大道。高新区属地管理段:东起高新区欢河桥下游420米,西至科学大道;惠济区属地管理段:东起京广快速路,西至高新区欢河桥下游420米。
二是安全风险隐患较大的区域禁止垂钓。出于对垂钓爱好者人身安全考虑,沿河道拦河坝、闸上下游范围、高压线下左右50米范围内严禁垂钓。同时《条例》实施后,拦河坝、闸区域将会设置比较明显的禁钓区标识标牌。
三是防汛响应期间禁止垂钓。降雨期间河堤湿滑,河道水位变化大,考虑市民人身安全,防汛响应期间禁止垂钓。
四是其他需要禁止垂钓的区域。后期将征求相关部门、沿河区县(市)、开发区管委会、部分社区及钓鱼爱好者意见建议,综合考虑安全和市民休闲需求,设置禁钓区。
“除以上区域和时间段禁止垂钓外,贾鲁河其他区域全部放开,供广大垂钓爱好者们休闲娱乐。”王学军说。
兼顾立法前瞻性,预设通航机制
据郑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韩广道介绍,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后,河道自然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河南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2022—2035年)》要求积极推进贾鲁河通航工程,《条例》前瞻性规定了航道建设相关内容。
据“郑州人大”公众号消息,《条例》增加规定的航道建设相关内容为:“市、贾鲁河流域县(市)人民政府交通运输部门按照职责做好贾鲁河航运开发等相关工作。”“市、贾鲁河流域县(市)人民政府编制、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应当充分考虑贾鲁河航运发展需求,保障通航和沿线港口建设用地,推进航道、港口建设,发展现代化临港产业,构建水陆有机衔接、港产城协调发展的中原出海新通道。”
此外,《条例》立法侧记显示,《条例》从安全河、生态河、文化河、幸福河等角度,对贾鲁河的防洪功能、水质监测、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便民服务设施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责编:陈玉尧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