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观察|特斯拉五年两大超级工厂落地上海临港,整车、储能之后会有第三座?

访客 2024-05-24 21:06:35 64235 抢沙发

2024年5月23日,对中国对外开放新高地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和全球电动车巨头特斯拉来说,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

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吴晓华在当天举行的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开工仪式上表示,这是“临港盼望很久”的一件事情,也是“临港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特斯拉“四大高管”之一、高级副总裁朱晓彤除了同样提及里程碑意义外,其在现场更是感慨,正是上海市和临港新片区,帮助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从无到有、迅速发展,“成为特斯拉全球的标杆工厂和主要的出口中心。”

相比2019年1月在临港开工的特斯拉第一家海外超级工厂,这一次的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落地过程可谓“驾轻就熟”。吴晓华表示,本次上海储能超级工厂的洽谈到签约,“仅用时1个月,再次刷新了‘临港速度’。”有知情人士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项目从谈判到落地确实非常快,其他地方政府有原话说,特斯拉都没给我们一次‘报价’的机会。”

5年前,作为中国首个外商独资整车制造项目,特斯拉第一家海外超级工厂创下了“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当年上市”的特斯拉速度和上海速度。这一工厂不仅将马斯克和特斯拉从“产能地狱”中解救出来,也成为了上海和临港新片区优良营商环境最有说服力的名片之一。

就上海储能超级工厂的后续规划,特斯拉方面目前披露的消息是,工厂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投产,投产后超大型储能电池Megapack产量将高达1万台,储能规模近40吉瓦时(1吉瓦时=1000兆瓦时)。

吴晓华则表示,“力争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今年开工、今年投产、今年交付。”当然,他在现场也坦言,考虑到目前已接近5月尾声,这是非常难的,“将用更优质的服务助力做到。”

五年后再次选择上海临港,复制整车厂的成功?

今年是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十周年。2014年4月22日,特斯拉在中国开始首批交付,马斯克彼时专程从美国飞来,亲手将钥匙交给第一批 Model S 车主手中。

“十年前的今天,我们将旗舰轿跑Model S的钥匙,交到了15位走在时代前列的消费者手中;十年后的今天,我们正在服务超过170万名特斯拉中国车主。”在今年的4月22日上午,特斯拉官方发布的一条微博中如是写道。

也正是2014年的年初,马斯克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即表示,特斯拉计划将在中国兴建生产车厂,供应中国需求。最终这一计划的完整雏形对外宣布是在2018年:2018年5月,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获批成立,注册资本1亿人民币,法人是彼时特斯拉中国区总裁朱晓彤,这意味着特斯拉在中国的战略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紧接着在2018年7月10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正式签约落地临港。这是国家出台取消新能源汽车整车外资股比限制政策后的第一个外商投资项目,也是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

“特斯拉效应”不言而喻。其不仅对中国电动车市场而言是一条“鲶鱼”,对新增设的临港新片区而言也是意义重大。

吴晓华在上述仪式上指出,临港新片区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排上海第一,总量排上海第二,已经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与“发动机”。而在过去的2023年,临港智能汽车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用5年的时间实现了10倍的增长奇迹。

在这背后,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和上汽集团临港生产基地的带动作用功不可没。在两大龙头的拉动下,临港新片区已构建起涵盖汽车芯片、自动驾驶系统、汽车内饰、车身、新材料、精密加工等新能源汽车的全产业生态。智能汽车产业也已成为新片区经济规模最大、带动效益最强的前沿产业。

在去年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中,上海市经信委方面也介绍道,特斯拉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领先企业,为上海建设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作出了积极贡献。其中,在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方面,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在极短的时间里实现了零部件本地化率达到95%以上,带动了上游360家供应商、10万个就业岗位及7000亿元累计订单,并帮助60家中国供应商成功进入特斯拉全球供应商体系,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完善、技术提升、规模扩大、成本降低发挥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过去的2023年,特斯拉全球范围内共计生产电动汽车约185万辆,交付约181万辆,分别同比增长约35%和38%。其中,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2023年累计交付量达到94.7万辆,同比增长33%,在其全球产能中占比过半。

吴晓华在现场如是表示:回顾历史,今天我有一句发自肺腑的话与大家共享,特斯拉在临港5年发展的历史,就是与临港相互选择、相互成就的历史。

“有人问我,特斯拉为何时隔5年再次选择临港?”吴晓华在现场抛出这一问题。

在吴晓华看来,促成特斯拉再次在临港投资建厂的因素是多元的,毫无疑问,过去5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在临港的“体验”是其中的关键之一。“过去5年来和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深度合作结下的深厚友谊,一流的营商环境和服务响应速度。”

此外,临港有“临空港、临海港”的交通优势,助力特斯拉储能产品销往全球各地;临港背靠长三角的储能产业链集群优势,帮助特斯拉最快时间、最大力度降低成本;临港在保税加工、数据跨境、资金进出等领域的对外开放优势,为特斯拉产品全球化提供便利条件…….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科处处长陆瑜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时则进一步提到,对特斯拉而言,其选择在临港做第二个重要的战略级项目,“主要也是基于临港本身就已经有了很好的产业生态基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储能产业链之间的重合度是非常高的。”

也就是说,特斯拉通过上海超级工厂曾经成功从“产能地狱”中跳出来,而如今在储能超级工程快速落地后想继续快速形成批量生产的能力,近年来在当地培养形成的成熟产业链体系是临港的一大优势。

陆瑜同时强调,超级储能项目对临港而言也有很重要的一重意义。“原来我们这么大体量的一个产业集群,仅仅服务于汽车这样一个终端产品。那么现在一旦这个储能落地,等于这里的产业集群未来服务的终端产业更加多元,这其实可以帮助我们的产业链有更好的抗风险的能力,具备更强的韧性。”

“特斯拉不仅仅是一家车企”

“特斯拉不仅仅是一家车企,更是一家整合了电动车、可持续能源、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创新科技企业。”朱晓彤在上述仪式现场强调的这一点,也正是马斯克一直对外展示的。尤其在电动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特斯拉战略调整备受关注。

朱晓彤提及,特斯拉致力于用颠覆性的技术解决出行和可持续能源方面的根本性问题,形成全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加速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

特斯拉业务版图显然不止于车,储能工厂落地中国意味着什么?储能业务在特斯拉的业务版图中又有着怎样的地位?

特斯拉官方提到,特斯拉的使命是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要做到这一点,光做好电动车是不够的。工业革命以来,因为大规模使用不可再生、不可持续的化石能源,人类正在面临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两大威胁,使用太阳能等可持续能源成为应对危机的极佳方案。

因此特斯拉也推出了太阳能板Solar Panels和太阳能屋顶Solar Roof。然而,如何解决可持续能源最大的问题,即间歇性、波动性、随机性太大?储能是必备保障之一,特斯拉同时提及,在所有储能形式中,目前电化学储能独树一帜,而电化学储能当中已经实现大规模部署的就是锂电池储能。

而从2015年开始,特斯拉在美国推出家用储能电池Powerwall和超大型商用储能电池Megapack,分别面向家用储能市场和商业、工业储能市场。2023年全年装机量为14.7吉瓦时,2024年一季度的装机量更是达到创纪录的4.1吉瓦时,储能业务毛利同比增长140%,是特斯拉增速最为迅猛的业务之一。

未来上海储能超级工厂率先要生产的就是特斯拉目前的储能明星产品Megapack。特斯拉将其形容为“巨型充电宝”和“智慧能源管家”,长得像一个白色集装箱,最大重量超过38吨。单个Megapack可以储存3900度电,相当于让一辆Model 3后轮驱动版行驶超3.9万公里。

特斯拉给出这样一个场景:2023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92241亿千瓦时,假设把光伏、风电这些可持续能源发的电都存起来,再用Megapack为全中国供电,只需塔克拉玛干沙漠约0.1%的面积来布设Megapack,就足够储存14亿中国人一年的用电量。

特斯拉强调,电动车、充电桩、太阳能板、家用储能产品、超大型电化学商用储能系统、自动驾驶技术和Robotaxi车队......这些仅仅是特斯拉可持续能源版图的一部分,在所有硬件实现互联互通的基础上,特斯拉还开发了一整套管理可持续能源设施互联互通的能源软件平台。“一套完整的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是最终的目标。

陶琳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等媒体采访时表示,和此前的电动汽车一样,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在未来公司全球储能产业布局中,“也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目前该工厂的规划为,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投产,投产后超大型储能电池Megapack产量将高达1万台,储能规模近40吉瓦时(1吉瓦时=1000兆瓦时)。项目总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工厂临近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这也是特斯拉在美国本土以外的首个储能超级工厂项目。

陶琳同时提到,“希望延续‘临港速度’,我们尽快地建设工厂,尽快地实现产品的投产,然后尽快地使它达到一个产能利用率非常优化的水平。同时我们也尽快地让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通过应用得到大家的认可,进而去推动工厂的良性运转。”

陆瑜也表示,无论从技术本身还是产品来说,储能当前仍属于新兴产业。“特斯拉也需要在应用上有更好地推广,临港在终端侧、用户侧有丰富的场景,我们有大型生产制造基地、大量的数据中心,这些都是高能耗产业,导入储能之后,可以为这些产业提供更好的能源解决方案。同时通过这些示范性项目,也帮助特斯拉的储能产品更好地推向市场、推向全球。”

中国首批超大型商用储能电池Megapack签约

与特斯拉储能业务的野心勃勃相对应的是,全球储能行业近年来也正在经历迅猛发展。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的预测,2024年全球储能市场的新增装机规模将创下纪录,预计全球新型储能装机容量将达到42GW/99GWh,同比增长163%和183%。从2023年到2030年,储能市场将以27%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增长。预计到2030年,年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110GW/372GWh,是2023年预期数字的2.6倍。

而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全球储能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289.2GW,年增长率21.9%。截至2023年底,中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86.5GW,占全球市场总规模的30%,同比增长45%。

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市场,较为成熟的锂电仍是储能项目主流。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在今年1月就2023年我国新型储能发展情况作介绍时提到,新型储能新技术不断涌现,技术路线“百花齐放”。锂离子电池储能仍占绝对主导地位,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飞轮储能等技术快速发展。截至2023年底,已投运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97.4%,铅炭电池储能占比0.5%,压缩空气储能占比0.5%,液流电池储能占比0.4%,其他新型储能技术占比1.2%。

与此同时,储能技术也成为各地政府推动经济新动能的关键抓手,政策的频度和力度持续加大。

临港也正在推动新型储能示范应用引领产业创新发展。在今年1月召开的临港新片区低能耗示范城市建设推进大会上,《临港新片区推动新型储能示范应用引领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发布,该《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到2025年,力争利用规模要达到5万千瓦时,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到2030年力争应用规模达到30万千瓦时,产业规模达到千亿级。

据介绍,在场景应用方面,临港主要从三方面推动。第一,积极发展源测储能,用好新片区风电、光伏等资源禀赋,推广“可再生能源+储能”,按照独立储能电站形式建设,可采用自建、共建、租赁等方式。

第二,因地制宜发展网侧储能。结合洋山岛微网建设需求探索配置新型储能,在新片区电网末端以及供电能力不足、输变电站址资源紧张地区合理布局建设新型储能。

第三,则是灵活发展用户储能。对电力负荷高或对电能质量要求高的用户,比如集成电路、数据中心、通信基站、高端装备等企业,合理配置新型储能设施。积极发展“综合能源站+储能”,探索建设光储充一体化项目,布局智能充放电(V2G)示范应用,探索制氢加氢一体站建设。

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临港在支持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和市场化运营方面也发布了相应的支持政策。《实施方案》也明确,临港将通过重点依托龙头企业、扩大储能产业规模、完善储能企业链等来推动锂离子电池储能产业高端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在上述开工仪式现场,特斯拉还与临港集团完成了中国首批超大型商用储能电池Megapack的签约。这也标志着特斯拉储能在华业务的正式破局。

临港集团副总裁龚伟表示,储能技术作为支撑可再生资源能源大规模应用以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市场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临港集团作为产业园区开发运营的主体以及临港新片区开发建设的主力军,持有运营的产业载体目前超过了千万平方米,服务近1.8万家实体企业,“集聚了一大批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具有储能需求的企业,有丰富的光伏、风电、氢能和储能等应用场景。”

龚伟提到,基于这样的背景和市场需求,临港集团与特斯拉开展深入合作,通过采购特斯拉Megapack储能产品,推进Megapack在中国的首个商业化示范应用,服务园区企业的储能需求。“我们选择了IDC数据中心为场景,利用储能技术解决传统数据中心高能耗的运行痛点,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助力绿色算力中心的建设。”

龚伟同时指出,此次双方合作只是一个起点,未来集团旗下专注绿色能源业务的临港绿创公司将实现储能业务的快速突破和继续开拓。

临港绿创公司副总经理邓浩强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首笔订单共包含8台Megapack、32兆瓦时,主要用于临港IDC的数据中心场景,具体而言就是用于临港新片区有孚智算中心用户侧储能项目。“这也是国家积极支持的用户侧储能的一个重要场景,因为数据中心需要的电力支持是比较大的,而用储能设备可以很大地缓解这部分压力,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同时使用电力中绿色化的比例也会进一步提高。”

邓浩强对澎湃新闻记者提到,首批订单产品将于今年年底前完成交付和投入使用。鉴于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的建设投产进度,该批订单产品将直接进口自特斯拉其它工厂。

五年两大超级工厂落地临港,未来是否还有更大的合作空间?

就这一问题,吴晓华如是表示:特斯拉是一家令人尊敬的世界级企业,汽车、人形机器人、太阳能、储能……一个个新产品都彰显着特斯拉改变未来的实力。特斯拉与临港之间的合作目前主要是在汽车和储能,我相信未来充满想象。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4235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