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AI笔下的文学:日本芥川奖得主引热议,原创性、知识产权成焦点

访客 2024-02-26 15:12:12 62049 抢沙发

现年33岁的九段理江(Rie Kudan)最近凭借科幻小说《东京都同情塔》获得了日本最负盛名的文学奖之一芥川奖。

近日,日本文学大奖芥川奖得主九段理江承认,其获奖作品中有5%是AI直接生成的,并称AI有助于释放创造力,这一言论再度引发了对于AI介入传统写作领域的热议。

随着技术发展,AI文学创作已经从理论探讨走向了实际应用阶段。通过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分析,AI还会进一步渗透生活各领域:教育中可能作为辅导工具提升写作能力;文化产业中可能出现全新的文学形态,推动阅读习惯变化。同时,如何界定原创性、保护知识产权及处理人机合作伦理等问题也将成为未来发展中的挑战。

想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们读的这段文字其实是AI写的。未来AI文字生成会给生活带来哪些改变?人机共创的作品,著作权该归谁?

记者告诉AI,新闻“由头”是日本芥川奖得主承认用AI辅助创作,再进一步探讨AI文学创作发展到了哪一阶段?未来AI文字生成会给人类生活带来哪些改变?以此来写一段广播新闻导语,很快,这段导语就生成了。

AI辅助写作,在腾讯研究院前沿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强看来,其实就是现有所有文字知识的排列组合:生成式AI将各种知识作为“语料”进行学习,当我们进行创作时,AI再将这些知识反哺。“它其实是读了我们现在所有能看到的大量知识,比如说我们现在全网的大家能公开看到的知识,它可能都看了一遍,然后还有一些图书、报纸期刊等等,它读了大量的东西。整个模型学完之后,它具备了整个人类的知识和语言习惯。大模型的下一步也是在跟出版机构他们去合作,以获得更多语料来提升它的智能。”王强说。

王强介绍,我们目前之所以可以看到AI在文字创作中,似乎有了“理解能力”“创作能力”,这是经过无数次结合上下文语境的生成训练,最终呈现出的效果,但AI是否理解它写作背后的含义?“大家有两种观点,一种就是说现在大模型它其实也没有创作能力,相当于它学了一遍然后吐出来。但是也有一派观点会认为它确实是能够‘涌现’了,当它学的东西越来越多的时候,因为量足够大,它可能自动打通了某些连接,就会出来一些新的东西。”王强表示。

其实不仅仅是AI文学创作,随着技术进一步发展,直接通过AI,文字创作者也许可以成为漫画作者甚至电影导演。王强表示:“它未来还有跨模态的能力,现在我们讲了很多是文字生成,这两天Sora文字生成视频也非常火,一个文字创作者,未来他甚至有可能变成一个多栖的(创作者),比如说借助Sora这样的能力,他是不是有可能成为一个电影导演?自己直接用文字编出来一部电影也未可知。”

曾获得中国科幻小说界最高奖项“银河奖”的中国作家协会科幻文学委员会副主任陈楸帆已经在使用AI辅助文学创作。他告诉记者,使用AI为自己的创作打开思路,效率比之前高了很多,可以把AI看成是24小时都可以与之讨论创作的“助手”。“因为我可能写虚构类型的小说会比较多,所以有时候会有一些零散的想法,它们可能彼此之间还没有形成一个特别有机的联系,可以把它一股脑输入给AI,然后让它试图从这些比较分散的点子里面去建立一种逻辑关系。这样的话,我可以看到一些有用的方向,可能会顺着这些方向再去调整。比如说,我想要去写一个故事,我可能会在脑子里打腹稿,想清楚整个故事我才能开始写,但这个过程可能非常漫长,很多时候它是一个心理障碍。因为你从脑子里的虚无缥缈的想法到落到文档上,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AI会帮助你很快去跨过这个过程,你其实不会直接照用。但有了这个草稿,其实就是从0到1的突破,它可能到不了1,可能到的是0.2、0.3,但是在这基础上你再去完善,心理的负担就会少很多。”

AI将陈楸帆的几个想法生成的故事更改。

陈楸帆说,他给AI创作打60-75分,比如日常邮件的写作甚至发言稿的写作都可以胜任。“一些比较格式化的文字,它其实是完全可以替代人的工作,比如说你写一份商业的信函,起草一份比较正式的发言稿,它能做得非常好,但前提就是它的风格也是一个平均主义的,是吸收了所有大数据之后,出来的一个平庸的结果,里面不太有这种个人风格的东西,所以这时候反而逼迫创作者要往金字塔顶边挑战。”

对于日本作家使用AI辅助后获得文学奖的问题,陈楸帆介绍,其实从2017年开始,他就开始尝试搭建AI模型帮助写作,但当时的技术并不成熟,所以在小说里会特意标注出哪段使用了AI辅助,但现如今AI逐渐成熟,他认为反而没必要再特意强调了。“那时候还没有现在这么先进,那时候都是我们自己搭的模型,也比较粗糙。哪些段落用了AI辅助生成的东西,我都会去标注出来,我尽量保持它原有的样貌,那时候其实是一个比较初期的状态,让大家看到原来还可以这么玩,但是这几年AI的进步就是突飞猛进,你会发现其实很多人都在用,已经变成一个工具了。”陈楸帆说。

由于目前AI写作的灵感都是来源于其训练的“语料库”,通过AI创作的文字,究竟该算谁的?陈楸帆认为,这一问题还有待探讨。目前,不仅是法律空白,读者们也需要一定时间适应。“这个知识产权是属于谁的,它能否被分享,对吧?然后包括大模型它学习的这些语料库,它是否也是经过比较合规的手段来获取?是否有创作者的授权?其实在国内外都有挺多讨论,但是法律法规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来进行完善,其实我觉得更多是一个创作者跟受众的心理,如果你知道了你读的这个东西里有AI参与的成分之后,是否会改变你对这篇作品的感受?你对他的评价是否因此而变低或者变高?”陈楸帆说。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2049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