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郊岭风追残雪去 坳溪水送破冰来

访客 2024-02-24 15:03:32 35549 抢沙发

周西宁博士

《礼记·月令》

《元稹集校注》所载雨水

朱元璋《大明太祖皇帝御製文集》

刘辰翁《须溪词》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通讯员 李茜 鄢静慧

2月19日迎来雨水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雨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水矣。”

雨水通常在每年的公历2月18日至20日之间交节。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330°。顾名思义,雨水意味着降水的开始。此时,中国传统的冬日欢庆走向结束,准备开始春耕,但实际的农业劳动还未正式开始,人们满怀着对一年耕种的希望。

古代诗人写雨水之诗数量不算多,但也留下了代表性的篇章。极目新闻记者近日专访武汉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博士、教师周西宁,请他一一详解。

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见龙

■咏廿四气诗·雨水正月中

■唐:元稹

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见龙。祭鱼盈浦屿,归雁过山峰。

云色轻还重,风光淡又浓。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

周西宁博士介绍,唐代元稹的这首《咏廿四气诗·雨水正月中》,“平田已见龙”引用自《周易》,既是对天象的描述,也是一种暗喻。《易经·乾卦》九二爻辞:“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元稹幼年丧父,家贫无业,博览群书,虽以明经擢第,然无官可做,可称“潜龙勿用”。其后在吏部考试中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第一名,授左拾遗,接连上书献表,议论国政,在政坛上崭露头角,可称“见龙在田”。由于锋芒太露,屡遭贬谪又屡次起用,可称“或跃在渊”。唐穆宗年间,元稹终于登上相位,实现了“飞龙在天”。然而,由于元稹与宦官魏弘简过从甚密,二人把持朝政,引发了士大夫群体的不满和轻视。后贬谪出京,病逝于武昌。元稹去世九年后,白居易作《梦微之》,诗中“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成为千古名句。

元稹为什么写“咏廿四气诗”呢?周西宁博士说,古代的文官领袖,有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关心物候,所谓“三公典调和阴阳”。农耕社会最重视的就是两个,一个是积温,一个是降水。简言之,就是“风调雨顺”。

元稹的这首《咏廿四气诗·雨水正月中》,完全是按照雨水三候来写,整体并不难懂,难懂的有一个用典之处是“祭鱼”。《礼记·月令》说:“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礼记·王制》说:“獭取鲤于水裔,四方陈之,进而弗食,世谓之祭鱼。”每年到了雨水这个节气的时候,即太阳黄经到达330^o时,冰面解冻,鱼儿开始上游,水獭就开始捕鱼了。水獭有个特别有意思的习性,就是会将捕来的鱼摆得整整齐齐,古人见此,好像人类祭祀时陈列供品一样,故称其为“獭祭”,或“祭鱼”。这个词流传到日本,今天还有一种著名日本酒的名称叫做“獭祭”。

楹外近聆新水响

遥穹一碧见天开

■新雨水

■明:朱元璋

片云风驾雨飞来,顷刻凭看遍九垓。

楹外近聆新水响,遥穹一碧见天开。

明太祖朱元璋的这首《新雨水》,与文人所写的雨水之诗大不相同。

周西宁博士介绍,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朱元璋的文化起步可能是最低的,但他长期坚持读书自学,又常向其幕府中的文学才士学习切磋,故后期不仅能读经论史,还能写诗作赋。《四库全书》收《明太祖文集》二十卷。

写诗是朱元璋的一大爱好,他曾特地命人编订了一部名为《洪武正韵》的韵书,作为写诗的参考。其诗歌数量,《明史·艺文志》记有5卷,目前可见有200首左右。这些诗歌中很大一部分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还有一些是赠与臣下、与学士们唱和的作品。

周西宁博士说,这些诗的水平自然不能和文学史上留名的大诗人们相比,但也有一些写景工切、感情真挚的作品。作为苦出身的皇帝,朱元璋有一些文人雅士不愿写也写不出的“粗豪之作”,这些作品大气泼辣,很有特色。如其仿黄巢的菊花诗,“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再如《赐都督杨文云》:“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悬秋水吕虔刀。马鸣甲胄乾坤肃,风动旌旗日月高。世上麒麟终有种,穴中蝼蚁更何逃。大标铜柱归来日,庭院春深庆百劳。”豪迈处不减唐人。朱元璋的这首《新雨水》,也有这样的特点,视野高远,大气磅礴,可见明太祖的胸襟。

郊岭风追残雪去

坳溪水送破冰来

■七绝·雨水时节

■宋:刘辰翁

郊岭风追残雪去,坳溪水送破冰来。

顽童指问云中雁,这里山花那日开?

周西宁博士介绍,刘辰翁是历史上的爱国词人。他中进士后一直跟随其师江万里(江万里曾任南宋宰相,在元军攻破饶州时投水而亡,是著名的民族英雄)从事过教育工作,曾为赣州濂溪书院山长,做过临安府学的教授;或于江万里处为幕僚,南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文天祥起兵勤王,刘辰翁曾短期参与其幕。

江万里、刘辰翁、文天祥三人都以“爱国”留名青史。宋亡后刘辰翁隐居不仕,埋头著书。刘辰翁和周密、王沂孙、张炎、蒋捷等被称为“遗民词人群”。其《兰陵王·丙子送春》就是典型的代表作品——

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绪。漫忆海门飞絮。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

春去。最谁苦。但箭雁沉边,梁燕无主。杜鹃声里长门暮。想玉树调土,泪盘如露。咸阳送客屡回顾。斜日未能度。

春去。尚来否。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苏堤尽日风和雨。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人生流落,顾孺子,共夜语。

刘辰翁的词作中,咏春词特多。这些词往往借言春事暗喻国事,既有对时间飞逝的伤感,又有对故国破灭的哀叹。再看《七绝·雨水时节》这首诗,既是对冬去春来的赞美,也怀有对世事的期望,情调则相对明快,颇有从黑暗中见光明之感。全诗完全是按照雨水三候的顺序来写。虽然冬雪寒冰仍在,但鸿雁已来,山花重开之日还会远吗?此一信念的感人之处,并不亚于那些哀婉之作。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5549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