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过年走亲访友本该是一件喜庆的事,但对于湖南邵阳的赵蕾而言却“压力山大”——老家亲戚多,她一共给16个孩子包了压岁钱,每人500元,共计8000元。
“去年忙活一年,我的年终奖才7200元。春节给压岁钱,就花光了我的年终奖。”2月18日,赵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颇为无奈地说,近些年,农村老家的压岁钱水涨船高,少了拿不出手,多了又心疼,给压岁钱成了过年的一大负担。(据2月20日《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相关报道截图
过了一个年,7200元的年终奖全部花完还要再贴800元,不少网友对赵蕾的经历感到既惊讶又同情,回家过年本来是高兴的事,这样一来倒像是过年还债了,辛辛苦苦一整年,全部变成压岁钱,对于打工人来说真的是无法承受之重。但也有网友表示,赚钱是为了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而不是为了有面子,压岁钱并不是强制性的支出,有多大的能力就给多少,为什么非要“打肿脸充胖子”?
没有身处农村大家族、乡镇熟人社会环境中的人们,或许很难体会这种压力。且不要说一些地方风俗清新,压岁钱丰俭由人,主打一个好兆头,绝不内卷,即便是一些压岁钱“行价”比较高的地区,家里有这么多亲戚的孩子,且全部都要平等地给压岁钱,也是比较极端的情况。
但极端个例少见,并不意味着问题就不存在。记者走访中,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有不少人因为逐年上涨的压岁钱而感觉压力山大,不堪重负,而他们之所以一边肉疼,一边不得不掏钱,多半都是碍于人情和面子。老年人在乎自己在亲友、熟人之中的评价,生怕别人觉得被怠慢了,说自己的闲话,而年轻人往往是要帮父母“做面子”,即便囊中羞涩,为了在家里过个好年,也只能“拿钱换氛围”。一家给得多,另一家就要给得更多,互相攀比,水涨船高,感情是否真挚,年味是否浓郁,全靠红包的厚度衡量,风气如此,年又怎么能过得好呢?
过年走亲访友给压岁钱,本来是大江南北都有的传统民俗,是长辈表达对晚辈的祝福和关爱的一种形式,也能在一封封红包的传递中,营造浓郁的年节氛围,让亲友之情自然地流淌汇聚。如果压岁钱变成了所谓的“人情投资”,那其美好的寓意将荡然无存,还会影响未成年人的亲情观、价值观和财富观,渲染炫耀财富、拜金物质、亲情功利化等错误观念。给的人压力很大,收的人想到要加倍奉还,压力也很大,就因为无聊的虚荣、世俗的攀比,互相“绑架”,彼此计较,这又是何必呢?
“多了给不起,少了拿不出手”让人深陷矛盾和纠结,辛苦赚来的血汗钱都变成“人情债”,这既是畸形风气对人心的消极影响,也是阻碍人们快乐轻松过新春的“拦路虎”。想要移风易俗,除了靠相关部门出台村规民约,引导群众树立正确观念之外,更需要那些不堪其苦也明知其害的人们,去打破这个怪圈。尤其是从城市里回乡的年轻人,更应给乡野带去新风气,让家庭拥有新观念,亲友之间要互爱互谅,彼此关心,尤其要体恤老人们的辛苦和不易,不能一上门就伸手要钱,治治红包“内卷”所导致的精神内耗,让压岁钱回归祝贺新年,传递祝福和期待的本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