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淅川:“乡村食堂”传递孝善新风

“以前自己煮点面条对付,现在肉臊子一浇,热乎得很!这大食堂,真贴心!”近日,在河南省淅川县荆紫关镇店子村,87岁的褚玉华激动地说。如今,淅川县的“乡村大食堂”正以最朴素的方式,传递着孝善新风。
走进荆紫关镇店子村的乡村大食堂,常能看到老人们围坐在一起用餐的温馨场景。78岁的李吉章刚从自家菜园摘了青菜,顺路送到食堂后厨:“自家种的小白菜,中午就能上桌。”
作为村里留守老人的“专属食堂”,乡村大食堂有着独特的“生存法则”:资金来源多样,通过搭建社会爱心机构、乡贤捐款捐物平台,利用村内闲置地种植蔬菜、瓜果等,采取“捐赠+积分”模式,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参与种菜、帮厨等可攒文明实践积分,兑换饭票,充分调动了群众积极性。
“一餐热饭,暖胃更暖心。”店子村党支部书记王清林感慨,“大食堂让孝善敬老从口号变成日常,一份陪伴让老人不再孤单,也让在外儿女更安心,这是基层治理最温暖的底色。”
龚井村的“银杏家园”乡村大食堂,是抖音集团等机构联合打造的老年助餐公益项目,不仅是“吃饭点”,更是“多功能厅”。厨房配备了电磁灶、冰柜,能容纳70余人就餐;每日开展餐前3分钟宣讲,内容包括防诈案例、养生知识、政策形势、移风易俗、殡葬改革等。
“这里是老人们离不开的‘第二个家’。每一餐的健康搭配,每一次的安全宣讲,每一场的健康检查,都是对老人的守护。看到大家脸上的笑容,付出再多也值得。”村党支部书记崔晓鹏说。
上集镇光明社区里的老年助餐项目,将“公益”做成了服务链:除供餐外,还有助急、助行、助医、助洁、助浴、助乐6种服务。未保站里,孩子们追着志愿者玩滑梯;“青翼家园”的心理咨询室,为青少年疏导学业压力;链接社会资源,资助社区大学生;多频次开展社区义诊,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建立社区积分超市,群众通过做好事、参加活动获得积分兑换物品。
烟火蒸腾处,孝善新风扬。淅川的“乡村大食堂”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就餐功能。它是老人们的“热乎窝”,是乡贤爱心的“中转站”,是乡村善治的“活样本”——用一碗饭的温度,熬出了基层善治最浓的人情味。(王海峰 卢晋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