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一个转盘一根针,武汉公交驾驶员邓飞用非遗糖画抒写别样人生

访客 2024-02-02 12:29:22 75296 抢沙发

极目新闻记者 黄永进

通讯员 陈曦

一个转盘、一口小锅、一把勺子、一把起子、一个炉子、一根根竹签、一块平整光滑的铝板,便是邓飞制作糖画的全部家当,在武汉昙华林泛悦汇市集上,长期有位身穿红色唐装,头顶鸭舌唐帽的匠人做糖画,他叫邓飞,是武汉公交集团七公司399路驾驶员,今年45岁,来自武汉市黄陂区罗汉镇,是一名公交驾驶员的同时,也是邓氏糖画家传第三代传人。

保留传统手艺研究出新卡通形象

“哇!这个龙虾做得还真像啊!是个有功夫的糖画师傅呢!”

1月22日,极目新闻在昙华林看到,有位身穿红色唐装,头顶鸭舌唐帽的匠人正在做糖画。从公交司机跨界糖画师,偶然间的“回心转意”,让邓飞变成了当下最流行的词汇“斜杠”人。

据了解,邓飞于2008年从事公交驾驶工作,目前在399路工作,育有一儿一女,八年前,他还没有意向帮父亲传承推广糖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和大女儿一起去大智路逛街时,碰到了摆摊推广糖画的人,站了一会儿观察发现,对方只会基本的糖画图案,较为复杂的图案甚至需要临摹辅助才能完成。他想到爷爷和父亲的好手艺,突然觉得,这门技艺确实需要传承和发展。回到家后,他开始向父亲讨教、不断地练习,渐渐地,他熟悉掌握了一些糖画的制作技巧。

据邓飞回忆,他的爷爷是1962年开始专职做糖画的,在当地是小有名气的糖画老师傅。后来,邓飞的父亲传承了爷爷的手艺,于1981年开始制作糖画,除却工作,闲时便挑着担子到附近的集市上、街道上、公园外做糖画,赚些钱贴补家用。

前几年,邓飞除了在节假日和父亲到市集画糖画外,平时热衷于研发新的图案。这个想法,其实是大女儿给他的灵感,当时,女儿要他画Kitty猫和海绵宝宝,邓飞一拍大腿,当时就产生了将卡通与糖画结合的想法,后来发现这种新颖的糖画很受小朋友和“大朋友”的欢迎。“转八坨就是我们儿时的棒棒糖,但它和普通棒棒糖又不同,里面藏着糖画师的巧思和技法。”

与其说是练手,倒不如说是练心。从公交司机跨到了糖画界,是由驾驶技术转向民间传统艺术,这个跨度着实大。但邓飞却轻轻微笑说:“画好糖画,要求手要稳,心要静。同样,开好公交车,也需要静心稳坐,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及时反应。”

匠心让他学会新手艺多次参加社区志愿活动

“驾驶公交车和制作糖画,都需要久坐,练习画画时的耐心与思考,可以戒掉浮躁,让人变得更加沉稳,让我懂得倾听与观察;开车的时候谨慎与专注,时刻观察路况,让我更容易专注和细致地做一件事。”邓飞说,“不管画糖画还是驾驶公交车,都需要善于学习、倾听,持守,这非常重要。糖画最重要的便是轮廓,其次是神髓;开车最重要的是把安全牢记心间,其次是过硬的驾驶技能。久而久之,相辅相成、融会贯通之下,仿佛练就了一套独属于我的‘内功心法’。”

固执背后是一颗匠心与良心。“不出门在家的时候,需要提前备糖,熬糖才是最费心的。”糖料,是用白砂糖和麦芽糖在炉子上用小火熬制的,熬到牵丝翻黄时便关火,待其凝成糖块。“切记不能等到金黄再收火,那样制作的时候再次加热糖块就容易糊。我在外连续制作的时候,每次都是少量多次的添糖块去融,锅里剩下的糖如果颜色稍微变深,我就会舍弃掉,重新融新糖块。”邓飞认真且固执地说道:“如若继续用深色的糖制作糖画,吃起来就会发苦,口感欠佳,昧了我的良心也浪费了糖画!”

在转盘上转出图案后,邓飞便以勺为“笔”、融糖为“墨”,在板上飞快地来回流动,线条流畅、挥洒自如,勺子飞舞间“观之若花,食之有味”的糖画就这样诞生了,带给人触手可及的美好。

在过去几年间,邓飞休假时,大多数时间在集市或学校附近画糖画,后来小有名气后,经常被邀请到各大景区和儿童游乐场、生日宴会等场所,现场表演这项非遗技艺,不少社区也会邀请他走进小区内为居民们推广这项非遗文化。

邓飞用糖画与方向盘抒情别样人生。非遗的甜是唤起尘封记忆的钥匙:手握糖画,依偎父母,公交车窗外的风景,是旧时的美好与欢乐;公交车是载着生活穿越人生的渡舟,他不一定能载你到达最终最高的彼岸,却能安全送人们回到最爱最暖的港湾。

“公交进步,城市文明。”邓飞一边说着,一边用糖在铝板上写出了“平安便捷,绿色智慧”8个字。“现在我所做的图案、形状越来越丰富,有动物、食物、物品、卡通人物等十几个种类,平时休息空余时,我也帮同事的孩子们做一些糖画,有时也会送一些糖画给经常到起点站坐公交的乘客,增进司乘情谊。今年五一,我想做一些有关‘公交’题材的糖画,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武汉公交,同时也凸显我的职业自豪感。”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5296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