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进博观察丨年年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的进博会,给上海和长三角带来了什么?

访客 2024-01-31 15:08:48 39657 抢沙发

进博会场馆图

2024年上海两会圆满落幕,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场内场外气氛热烈,引发关注和热议。与往年一样,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再一次被写进了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

上海市市长龚正在上海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式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过去一年,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圆满举办,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金额784.1亿美元,增长6.7%,上海城市推介大会和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浦东、虹桥两个分论坛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平台功能充分发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明确的重点任务落地落实,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带动效应进一步显现,总部能级提升、贸易功能拓展等取得积极成效。

展望2024年的预期目标和任务,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到了进博会、大虹桥和长三角——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完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建设G60科创走廊、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合力打造长三角区域发展共同体。深化落实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进一步提升能级政策措施,建好用好虹桥海外贸易中心、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等重要平台。精心办好第七届进博会,推动更多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落地,持续放大溢出带动效应。

作为中国推进高水平开放的国家级平台,进博会地处上海,背靠长三角,与上述地区具有紧密联系。那么,进博会对于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对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实施究竟起到了哪些作用,又将给上海和长三角带来什么?

高瞻远瞩谋划,溢出效应凸显

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2018年11月,首届进博会在沪举办,这是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为全球企业搭建面向中国市场的展示平台,共享中国市场发展机遇。

六年来,进博会备受全球瞩目,已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不断为与会各方提供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东登陆厅(8米层)外观

前六届进博会,首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服务超过2400项,累计意向成交额达4242.3亿美元。去年第六届进博会,154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来宾齐聚“四叶草”,7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亮相国家展,128个国家和地区的3486家企业参加企业展。其中,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89家,数量为历届之最,中小企业参展数量和面积较上届增长近四成。创新孵化专区吸引来自39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300个创新项目参展,超过前两届的总和。虹桥论坛参会人数超过8000人,为历届之最。集中举办政策解读、对接签约、投资促进、研究发布、产品展示等各类配套活动122场。其中,贸易投资对接会邀请近4000家展客商参加洽谈对接,达成合作意向416项。738家机构参与人文交流展示,中外演出团体带来展台活动和公益演出超过200场,相关数量均超历届水平。

这些数字,彰显了中国高水平开放的魅力和与全球共享市场的诚意,也令上海的国际化成色更足,全球影响力更大。

2023年11月5日,习近平主席向第六届进博会致信,重申了中国推进高水平开放、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坚定决心,对进博会“三大定位”提出新要求,为进博会“越办越好”进一步指明方向。习近平主席的致信,引发中外嘉宾热烈反响,各方纷纷表示,从中感受到中国坚定推进高水平开放、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的信心和决心。

进博会也连续六年被写入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李强总理2023年3月在出席全国两会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指出,进博会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共享发展机遇的重大举措,进博会的举办充分说明,开放的中国大市场是各国企业发展的大机遇。

六年来,进博会推动展品变商品、参展商变投资商,溢出效应不断放大。越来越多的企业以进博会为“跳板”进入中国,不断坚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和深耕中国市场的决心。

德国科技企业贺利氏大中华区总裁艾周平说,第六届进博会的六天展期,贺利氏团队现场接待了近百位重要客户。中国是贺利氏最重要的市场之一,该企业不仅连续六届参加进博会,并已提前签约第七届。

联合利华中国区总裁瞿巍表示,2023年联合利华迎来投资中国100周年,并连续六届参展进博会,“我们深耕中国的信心不变,2024年旗下品牌Vaseline凡士林还将面向中国市场推出首款充分运用谷胱甘肽元技术的身体乳系列产品。”

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董博文坦言,公司有多项重磅合作在第六届进博会期间签约落地。未来五年,他们计划在华研发投入超40亿元人民币。

作为“一带一路”与进博会溢出效应的受益者,新西兰乳企纽仕兰与进博会6年同发展,除了在第六届进博会全球首发贸易便利化升级新品“4.0娟姗鲜牛奶”、全面启动新西兰牧场溯源数字化跨洋直播,还携12家首次参加进博会的新西兰本土品牌“组团参展”,不断扩容进博“朋友圈”。纽仕兰乳业亚太区CEO盛文灏透露,他们已与进口博览局签署长期合作备忘录,并成为第七届进博会首批签约展商。

长三角“近水楼台”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进博会溢出效应最先触达的地区之一。

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院长张学良指出,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出并实施5年来,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速超过6%,为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从数据来看,第六届进博会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金额达784.1亿美元,不仅比上届增长6.7%,更是2018年首届进博会的1.36倍。

在进博会的助推下,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主要经济发展指标也全面提速,2022年累计吸引重点投资近1300亿元,增长超60%,成为长三角区域高速发展的新标杆和双向开放的新地标。张学良认为,精心办好进博会,加快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有助于上海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更好发挥辐射长三角、服务全国、联通国际的重要枢纽功能。

新近通车的外青松公路跨吴淞江大桥。 新华社 图

近水楼台先得月,进博会还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搭建了绝佳的招商合作交流平台。2023年11月8日,第六届进博会配套活动之一的2023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要素对接大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松江、苏州、嘉兴、杭州、湖州、金华、合肥、芜湖、宣城共建共享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市场机遇、开放机遇、合作机遇。会上举行了“中老班列—G60号”国际货运班列首发仪式,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和要素落地,一批科创生态要素链接成果发布,九城市企业进博会联合采购项目、跨区域合作项目、重大战略合作项目现场集中签约。

进博会期间,位于“四叶草”的中华老字号展示专区、中国旅游展示专区、非物质遗产展示专区、虹桥国际城市会客厅展示区、国家级步行街展示专区等,也让沪苏浙皖的老字号企业和文旅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零距离登上进博舞台。去年全年,“四叶草”承接长三角等地的高端会议就有77场。

据安徽省商务厅统计,前五届进博会,该省累计组织10700余家采购单位、3.43万余名人员参会,累计吸引投资超488亿元人民币。第六届进博会,又促成安徽签约项目27个,投资总额约327亿元人民币。

进博会与长三角的“双向奔赴”,从新出炉的第六届进博会传播影响力报告也可见一斑。在各交易团的关注热度上,上海交易团、浙江交易团、江苏交易团进入传播热度TOP10,分居第一、四、六位。从区域看,第六届进博会人文交流活动中,上海、江苏、浙江排在热度榜的第一、二、四位。去年进博会开展首日,“首单”“首证”“首照”花落“四叶草”所处的青浦区,这是青浦交易分团连续6年摘得进博会首单。

可以说,长三角三省一市已成为进博会上热力四射的主角之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5年来,沪苏浙皖共拉长板、相互赋能,推动一体化发展持续走深走实。进博会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在长三角区域进一步放大。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11月30日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率先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对于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意义重大。要加强各类交通网络基础设施标准跨区域衔接,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加快从区域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使长三角真正成为区域发展共同体。要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推动长三角优势产能、优质装备、适用技术和标准“走出去”。

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同时强调,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是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深度链接全球的国际大都市,要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竞争力。要全方位大力度推进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扎实推进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在临港新片区率先开展压力测试,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深入推进跨境服务贸易和投资高水平开放,提升制造业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能级,继续办好进博会等双向开放大平台,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和制度体系。

从中央到地方,推进落实正在进行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提出了23条改革举措,主要抓手和亮点就是制度型开放。《方案》明确,浦东要加大规则标准等开放力度,打造制度型开放示范窗口,提升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完善商品和要素跨境流动机制。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制度创新,还将通过鼓励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参与国内标准制定、实施全球资产管理伙伴计划、支持总部机构发展离岸经贸业务等系列举措,协同推进深层次开放。

有了方向指引,“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也全面提速。今年的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开工建设20号线一期东段、上海示范区线东延伸等轨道交通线,建成机场联络线、17号线西延伸等轨道交通线。推进沪通铁路二期上海段、沪渝蓉高铁上海段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沪苏湖铁路上海段、北横通道东段等重大项目。深入推进五个新城建设,着力打造松江枢纽等新城综合枢纽,推进12号线西延伸、15号线南延伸、南汇支线、南枫线等轨道交通线建设。

“奋力一跳”方能实现目标

细读今年的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与进博会息息相关的还有很多,比如进一步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深化全球新品首发地建设,发展壮大新型消费,打造一批“展会+商业”“文旅+商业”联动项目,巩固扩大汽车、智能家居、餐饮等重点领域消费。持续优化消费环境,不断拓展入境支付多元化渠道,促进入境消费。发挥重大节展带动效应,高水平建设“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等。这些,都为进博会“越办越好”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值得一提的是,为巩固扩大进口汽车消费,去年进博会已在汽车展区首次开启现场成交活动,共有50余款车型可售,其中不乏宝马、现代、捷豹路虎、梅赛德斯-奔驰、特斯拉等众多亮眼车型。消费者可以在现场达成购买意向后直接订货,后续在4S店交付提车。

第六届进博会汽车展区

在拓展入境支付多元化渠道、促进入境消费方面,上海也作出有益探索和尝试。第六届进博会开幕前,全市部署完成3万余台可受理境外信用卡的POS机,遍布全市的特色商业街区、超市卖场便利店、电影院、3万平方米以上大型综合体,两场两站(虹桥机场、浦东机场、虹桥火车站、上海火车站)、3A级以上景区、三星级以上宾馆酒店,以及境外来华人士居住的重点区域。

在进博展商下榻较多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洲际酒店,新设置的外币兑换机支持21种外币兑换服务,可提供8种语言服务、24小时营业,客户可随时自主办理外币兑换人民币业务,享受外币兑换数字人民币硬钱包的服务。

蚂蚁集团也与网联清算公司、中国银行等机构合作,推出了“下载支付宝App绑定境外银行卡”和“直接使用境外电子钱包”等两套移动支付方案,解决了境外人士来中国内地的支付难题,让他们可以用自己熟悉的电子钱包或下载支付宝、无需换汇即可畅享跨境移动支付服务。

此外,2023年10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关于在上海市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的方案》,明确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打造“丝路电商”辐射引领区。去年底出台的《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关于全力推进“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的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商务区“丝路电商”伙伴国贸易同比增长显著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形成“丝路电商”专业展销、“丝路电商”国家馆、“丝路电商”直播经济样板间,推进开放举措先行先试,放大进博会溢出辐射效应。

今年上海两会尚未落幕,“长三角直播电商与国潮新势力创新发展大会”1月26日即亮相虹桥品汇。上海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电子商务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上海市重点电子商务企业统计,2023年全市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3.7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实现网络购物交易额1.6万亿元,同比增长22.2%。

上海市商务委同时透露,直播电商作为提升上海数字消费力的有效依托,正加快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跨越升级。上海出台了直播电商基地创建和评估办法,推动基地提质增效,直播电商市场规模稳居前列。根据上海市网络零售市场大数据监测,2023年上海直播零售额达2532亿元,居全国城市首位。

上海市人大代表,进口博览局党委书记、副局长,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董事长孙成海在今年上海两会期间表示,会展业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国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去年,上海展会市场加速回暖,共举办各类展览活动681个,举办总面积1732.67万平方米,办展面积已恢复至历史最高的2019年近九成水平,2024年预计将略超2019年水平,预计到2025年,上海办展规模将达到2200万平方米,实现“展会促消费、展品变商品、展能转产能”的良性互促。截至今年1月30日,已有超过500家企业签约第七届进博会,展览面积约20万平方米。

对于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展会+商业”“文旅+商业”联动,孙成海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支持展会服务国家战略,聚焦“五个中心”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能级提升、“丝路电商”等战略布局,持续办好进博会,发挥展会平台功能,鼓励企业谋划和举办相关题材展会;支持展会带动经济发展,积极引育品牌化、国际化展会,加大创新性、专业性的展会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更多先进服务和前沿科技在沪开展新品首发、首秀、首展;支持展会激发消费活力,推动“五五购物节”常态化机制化,放大众多专业消费展会溢出带动作用,促进消费提升,统筹展会文体旅商,整合展会活动信息,打造深度融合消费场景;支持优化展会营商环境,结合场馆和展会实际情况,正确处理展会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健全各方联动机制,加强交通疏通引导,人流考虑场馆等实际情况,科学控制流量,持续提升参展参会便利性,以更佳市场“软环境”提升会展“硬实力”。

孙成海说,接下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还将与蟠龙天地、虹桥天地等周边商圈联动,探索展会促消费新模式,白天办展,晚上变为消费点位,促进“夜经济”发展,进一步拉动消费和展会经济。

在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科院党委书记权衡看来,上海经济的外向型成分高,当前,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较大,加上地缘政治、发达经济体经济不振等因素,都会通过外资外贸等渠道传导至上海,成为影响上海经济的因素之一。因此,上海要着眼于提振消费、提升投资、稳定外资外贸,付出艰苦努力,促进经济朝着预期目标发展,力争通过“奋力一跳”,实现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提出的奋斗目标。

而从数据来看,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去年全年承接展览总面积超过700万平方米,接待总客流超1200万人次,仅2023上海车展就接待海内外观众90.6万人次,第六届进博会注册报名的专业观众近41万名,虹桥枢纽一年客流量超过4亿人次……如何将这些可观的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如何增强资源要素配置能力,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高频流动、高效配置、高效增值,是上海会展业需要做好的又一篇大文章。

张学良指出,长三角区域的对外开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深层次问题仍有待破解,高层次协同开放任重而道远。长三角区域要进一步提升制度体系顶层设计协同能力,促进部门协同、地区协同,推动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要进一步提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辐射能级,推动进博会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特别要在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货物贸易、知识产权等领域做文章,推进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的高水平对外开放。

孙成海也认为,在会展业全面复苏背景下,上海市展会平台作用仍需持续发挥,展会联动消费仍需持续提升,展会服务保障仍需持续强化,从而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带动经济发展、激发消费活力,实现会展业高质量发展。

对于进博会来说,也要“奋力一跳”,更上一层楼,实现“越办越好”的目标。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9657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