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两会之声|曹建华委员: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关键还是在创新人才和机制

访客 2024-01-24 15:08:38 17843 抢沙发

“让研发成果的市场化过程更顺畅,让科研人员能享受到其中的成果,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重要一环。”

2024年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教授曹建华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说,这次参会带来了两个关于能源领域的的建议提案。在提案内容中提到:部分新材料、新技术在市场上缺乏充分实践的机会,测试的成本高企,难以实现快速的技术迭代,制约了科研单位推进成果产业化的积极性。

“比如调研发现,虽然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已经在氢能产业链的各环节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但目前很多先进技术还属于实验性技术,在缺乏相关市场准入标准且相关产业限制性政策没有及时更新的情况下,只能止步于实验室,在市场上无法施展手脚。”

曹建华建议,从终端应用角度采用“以奖代补,追根溯源”的方式对部分新材料领域进行补贴,避免急于上马导致的骗补情况或产业无序发展,扶持新材料全产业链健康长久发展。对企业与高校研究所建立新型联合研发中心,政策上给予如绿色通道、新产品税收减免等相应的倾斜。

曹建华认为,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就体现在新能源和人工智能(包括芯片和集成电路等),这一趋势越来越明显。“新能源领域创新作为典型的新质生产力,如果有技术的规模性突破,又能够顺利落地进行市场化,那么对产业变革、社会财富增长带来的作用就非常明显了。上海是重要的战略研发基地,又有丰富的实践场景,应更有实力更有条件去做这些事情。”

而上海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航运中心及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建设等,也仍需相当规模的用能增量支撑。

“充分利用智能化技术与平台打造智能能源互联网,加快深化电力市场机制改革,协调各方权责与利益关系,促进虚拟电厂的作用发挥,整合市域新能源汽车的储能与充放电功能,拓展电力系统的调峰潜力和新能源的消纳。”

对于如何更好地形成新质生产力,曹建华认为关键还是在创新人才和机制,尤其这两者要结合起来。

曹建华表示,可以支持高校教师技术入股、参与管理和共享成果,鼓励研究人员深入企业一线,了解并解决新材料、新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难题,给予相应的荣誉称号和新考核机制,进一步助力新材料领域“产学研”的融合。

“参与了研发活动,应该要有利益共享。科研人员要能够全身心投入研发,不用为了与研发无关的事情,把精力分散掉。全身心投入之后,利益也要能够得到保证。”曹建华说。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784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