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12月及2023年全年物价数据。1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3%,环比上涨0.1%。2023年全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2%。
12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0.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3.8%,环比下降0.2%。2023年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3.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3.6%。
CPI同比“三连负”,但12月降幅收窄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指出,12月份,受寒潮天气及节前消费需求增加等因素影响,CPI环比由降转涨,同比降幅收窄。
12月CPI同比下降0.3%,较前值收窄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下降3.7%,降幅比上月收窄0.5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70个百分点。食品中,猪肉价格下降26.1%,降幅收窄5.7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43个百分点,是带动CPI同比下降的主要因素;鸡蛋、牛羊肉、食用油和禽肉类价格降幅在1.7%-8.4%之间。非食品价格上涨0.5%,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38个百分点。
12月CPI环比由上月下降0.5%转为上涨0.1%。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9%转为上涨0.9%,影响CPI上涨约0.17个百分点。食品中,雨雪寒潮天气影响鲜活农产品生产储运,加之节前消费需求增加,鲜菜、鲜果及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6.9%、1.7%和0.9%,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19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下降0.1%,降幅比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06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受国际油价持续下行影响,国内汽油价格下降4.7%,降幅比上月扩大1.9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17个百分点,是拉低CPI环比涨幅的主要因素。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12月CPI同比降幅收窄,主要是在上年同期价格基数下沉影响下,当月猪肉和汽油柴油价格同比降幅显著收窄,以及电子行业周期上行,手机等通讯工具价格环比上涨,同比降幅收窄。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12月食品价格的反弹力度低于预期,寒冷天气推升蔬菜等食品价格但幅度有限,特别是下旬天气转暖后涨幅有所缓解,而肉类继续拖累食品价格,整体看肉类消费供给充沛而需求不旺仍是主要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CPI同比已连续三个月负增长,显示当前物价水平偏低。不过,王青认为,从核心CPI看,2023年以来一直保持在0.4%以上的增长区间,12月同比上涨0.6%,涨幅保持稳定,意味着尽管2023年下半年整体CPI同比出现4次负增长,但尚不能说当前国内已形成通缩格局,“低通胀”表述更为准确。
“下半年以来CPI多次出现同比负增长,一个重要原因是‘猪周期’处于价格探底阶段。另外,2023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整体上出现大幅下跌,加之上年同期价格基数偏高,也对国内PPI、CPI走势都产生了明显的下拉作用。考虑到当前经济处于复苏向上阶段,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一直处于两位数较快增长水平,当前不存在物价持续通缩的基础,但低通胀现象确实值得高度重视。”王青说。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整体看,物价低迷表现既有供需失衡问题,也有输入性影响。数据反映国内宏观政策仍需要适度发力,在推动消费和需求回归趋势水平同时,优化供给结构,让供需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从全年看,2023年CPI累计同比增长0.2%,低通胀现象明显。王青认为,一方面源于疫情期间我国货币政策坚持不搞“大水漫灌”——这是当前国内外通胀反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也与2023年疫情“疤痕效应”和房地产低迷导致居民消费信心偏低,消费需求不振,而“猪周期”也处于价格探底阶段,以及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向国内传导等因素有关。
PPI环比维持跌幅,同比降幅收窄
12月PPI同比下降2.7%,降幅较前值收窄0.3个百分点,环比维持跌势。
温彬认为,12月PPI同比跌幅结束了连续两个月的扩大趋势,主要依靠上年基数回落影响,但环比依旧下降。从原因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上半月持续回落,尽管临近年末受红海—苏伊士运河局势影响有所反弹,但传导至国内存在时滞。同时,国内制造业扩张放缓,PMI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至49.0%,企业补库存出现反复,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PPI回暖。
具体看,同比方面,12月生产资料价格下降3.3%,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下降1.2%,降幅与上月相同。
主要行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分别下降7.9%、1.9%,降幅分别收窄0.3、0.4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降幅在1.6%-6.3%之间,均有收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下降16.5%,降幅扩大0.7个百分点。
12月PPI环比维持跌势,降幅与上月相同,董莉娟表示,国际油价继续下行,带动国内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分别下降6.6%、3.0%,合计影响PPI环比下降约0.18个百分点。
“从国内主导的大宗商品价格来看,12月走势涨跌互现、以上涨为主,其中钢铁、水泥、煤炭等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均有所回升,这主要受稳增长政策发力带动需求改善提振,同时也与供应趋紧(煤炭)、成本端上涨(钢铁)等因素有关。”王青说。
从全年看,2023年PPI同比下跌3.0%,而上年为上涨4.1%。王青认为,2023年PPI同比出现大幅通缩,主要源于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向国内传导,以及房地产投资下滑,带动国内主导的钢铁、煤炭、水泥等大宗商品价格出现较大降幅下跌;同时,消费不振也对生活资料PPI涨幅形成明显拖累。
未来通缩风险有望弱化,物价或温和回升
王青认为,2023年全球高通胀退潮,但物价水平依然明显偏高。与此同时,国内CPI同比意外大幅走低,下半年多个月份出现同比负增长,成为2023年国内外宏观经济最大的差异点。
2023年并未出现年初预期的疫情放开后的通胀回升现象。温彬认为,其中既有猪肉对食品的拖累,也有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行的影响。同时,核心通胀回升幅度不及预期,保持在历史偏低的位置,反映了居民消费需求依旧不足。
展望下阶段CPI,机构认为对CPI影响较大的猪肉价格有望逐步改善,周茂华称,一方面,市场机制将推动生猪市场供需再平衡,猪肉价格持续回落,部分亏损严重养殖产能有序退出,改善市场供需关。能繁母猪存栏已经连续11个月环比下滑,生猪产能持续压降对生猪价格影响有望逐步显现。
“尽管1月CPI同比转正难度较大,但伴随‘猪周期’逐步走出底部,居民消费进一步修复,2024年CPI同比中枢有望从2023年0.2%的低位,逐步回升至1.3%左右,通缩风险会进一步弱化。”王青说。
温彬表示,预计随着扩内需政策逐步发力,叠加春节错位因素影响,2024年2月CPI同比大概率能回升至上涨区间。
不过,王青强调,2024年全球高通胀有望进一步退潮,国内货币政策主基调为“灵活适度”,不会出台强刺激措施,以及房地产行业还可能低位运行一段时间,居民消费需求将继续处于温和状态,这些都意味着2024年国内物价涨幅难现大幅反弹。
展望宏观政策,王青认为,预计2024年宏观调控将进一步重视促消费,以推动“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但解决本轮低通胀问题的一个关键仍在于推动房地产行业尽快实现软着陆,进而恢复居民消费信心。
研判下阶段PPI,温彬认为,预计2024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有望波动上行,我国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有望带动投资企稳,下游消费有望逐步恢复,同时低基数也会产生正向支撑,预计2024年PPI将缓步回正,时点或在年中左右。不过,王青同时指出,考虑到当前M1增速仍在底部,而M1增速对PPI有6个月左右的领先,因此,预计PPI同比在2024年年中前后转正后仍将低位运行。
“预计1月PPI同比将在-2.0%左右,降幅较2023年12月有所收窄。”王青说,这部分源于上年同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基数变化,同时也与开年稳增长政策发力背景下,国内主导的基础工业品价格上行等因素有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