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人穿“警服”为婚礼开路?后续来了 公权岂容亵渎,法律红线不可触碰!
摘要:
【8人穿“警服”为婚礼开路?后续来了】11月2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某小区一场婚礼引发轩然大波——8名身着与公安骑警... 11月5日,巧报派出所公布处罚结果:夏某某因违反《人民警察制式服装及其标志管理规定》第十八条,被处以罚款1000元,两套仿制警服被依法查扣;其余7人因未直接参与购买行为,被批评教育。同时,交管部门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六条,对8人驾驶摩托车违法驶入高架快速路的行为分别处以记1分、罚款150元。
“警服是国家执法权力的象征,绝非个人炫耀的工具。”办案民警指出,夏某某的行为不仅损害公安机关形象,更可能误导公众、扰乱社会秩序。根据《人民警察法》第三十六条,非法使用警用标志、制式服装、警械的,由公安机关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或警告,可并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专家进一步解读称,若涉事者冒充警察招摇撞骗,还可能触犯《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这次处罚虽以行政手段为主,但已向社会传递明确信号:亵渎公权必将付出代价。”
这起事件并非孤例。近年来,从“假警察护航婚车”到“假消防员参与商业活动”,类似闹剧屡禁不止。某婚庆公司负责人透露:“客户总要求‘与众不同’,有人甚至提出要‘警车开道’‘消防车助阵’,我们只能想办法满足。”这种畸形需求背后,是部分人对仪式感的误读——将“排面”等同于权力符号的堆砌,用僭越公权的方式满足虚荣心。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监管漏洞。记者调查发现,电商平台仍存在大量售卖仿制警用装备的店铺,商品描述中不乏“高仿真”“可过检查”等字样。某商家直言:“只要不批量购买、不用于违法活动,一般不会被查。”这种“灰色地带”的存在,为违法行为提供了温床。
对此,法律界人士呼吁加强全链条监管:“一方面要严惩购买、使用仿制警服的行为,另一方面需压实电商平台责任,建立关键词屏蔽、店铺巡查等机制。”同时,婚庆行业协会也应制定自律规范,明确禁止使用公权力象征物进行商业表演。
“真正的婚礼排面,从来不是靠警服、豪车堆砌的。”参与举报的市民王女士表示,她曾参加过一场简约而温馨的婚礼:“新人骑着共享单车入场,亲友举着手工横幅祝福,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比任何‘表演’都动人。”
社会学家指出,当仪式感异化为权力符号的炫耀时,不仅违背公序良俗,更可能滋生腐败风险。近年来,多地已出台规定限制公职人员参与婚丧喜庆活动,正是为了遏制“权力撑场面”的歪风。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回归情感本真、摒弃虚荣攀比,才是构建健康社会风气的关键。
这起假警服开道事件,最终以8人受罚、2套制服被扣收场。它警示我们:公权力绝非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任何试图挑战法律权威的行为,终将自食恶果。当婚礼的喜悦建立在亵渎公权的基础上时,这份“风光”注定短暂且沉重。唯有敬畏法律、尊重公序良俗,才能让仪式回归纯粹,让社会回归理性。毕竟,真正的“排面”,从来都写在守法与文明的底色里。
以上就是【8人穿“警服”为婚礼开路?后续来了】相关内容,更多资讯请关注宫外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