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8人穿“警服”为婚礼开路?后续来了 公权岂容亵渎,法律红线不可触碰!

访客 2025-11-12 11:06:03 21059
8人穿“警服”为婚礼开路?后续来了 公权岂容亵渎,法律红线不可触碰!摘要: 【8人穿“警服”为婚礼开路?后续来了】11月2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某小区一场婚礼引发轩然大波——8名身着与公安骑警...
【8人穿“警服”为婚礼开路?后续来了】11月2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某小区一场婚礼引发轩然大波——8名身着与公安骑警制式服装高度相似的男子驾驶摩托车组成开道车队,在小区内横冲直撞。这场本为彰显“排面”的闹剧,最终因群众举报被警方介入调查,涉事人员不仅因非法穿着仿制警服被行政处罚,更因违反交通法规受到双重惩戒。这起事件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部分人对法律底线的漠视,更暴露出社会治理中亟待填补的监管漏洞。11月2日上午10时许,赛罕区某小区内突然响起摩托车轰鸣声。8名身着藏蓝色制服、佩戴警用标识的男子骑着摩托车呈“V”字形队列穿行,制服上的反光条、肩章、臂章等细节与正规警用装备几乎无异。现场目击者描述:“他们开着双闪灯,在小区里横冲直撞,不少居民误以为是警方执行任务。”这场“表演”持续约15分钟后,有市民察觉异常并报警。呼和浩特市公安局赛罕区分局巧报派出所接警后,立即调取小区监控并锁定涉事车辆。经查,这8人系某婚庆公司雇佣的婚车服务人员,为首者夏某某为该公司负责人。为吸引客户、制造“高端婚礼”噱头,夏某某通过网络平台购买了两套仿制警用制式服装,并要求团队成员在11月2日的婚礼中穿戴。“我们以为只是道具服,没想到会违法。”面对警方询问,夏某某供述称,其公司长期提供婚车租赁服务,近期因市场竞争激烈,便打起“警车开道”的主意。他特意选择与当地骑警制服相似的款式,甚至在网购时要求商家“做得逼真些”。

  11月5日,巧报派出所公布处罚结果:夏某某因违反《人民警察制式服装及其标志管理规定》第十八条,被处以罚款1000元,两套仿制警服被依法查扣;其余7人因未直接参与购买行为,被批评教育。同时,交管部门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六条,对8人驾驶摩托车违法驶入高架快速路的行为分别处以记1分、罚款150元。

  “警服是国家执法权力的象征,绝非个人炫耀的工具。”办案民警指出,夏某某的行为不仅损害公安机关形象,更可能误导公众、扰乱社会秩序。根据《人民警察法》第三十六条,非法使用警用标志、制式服装、警械的,由公安机关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或警告,可并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专家进一步解读称,若涉事者冒充警察招摇撞骗,还可能触犯《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这次处罚虽以行政手段为主,但已向社会传递明确信号:亵渎公权必将付出代价。”

  这起事件并非孤例。近年来,从“假警察护航婚车”到“假消防员参与商业活动”,类似闹剧屡禁不止。某婚庆公司负责人透露:“客户总要求‘与众不同’,有人甚至提出要‘警车开道’‘消防车助阵’,我们只能想办法满足。”这种畸形需求背后,是部分人对仪式感的误读——将“排面”等同于权力符号的堆砌,用僭越公权的方式满足虚荣心。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监管漏洞。记者调查发现,电商平台仍存在大量售卖仿制警用装备的店铺,商品描述中不乏“高仿真”“可过检查”等字样。某商家直言:“只要不批量购买、不用于违法活动,一般不会被查。”这种“灰色地带”的存在,为违法行为提供了温床。

  对此,法律界人士呼吁加强全链条监管:“一方面要严惩购买、使用仿制警服的行为,另一方面需压实电商平台责任,建立关键词屏蔽、店铺巡查等机制。”同时,婚庆行业协会也应制定自律规范,明确禁止使用公权力象征物进行商业表演。

  “真正的婚礼排面,从来不是靠警服、豪车堆砌的。”参与举报的市民王女士表示,她曾参加过一场简约而温馨的婚礼:“新人骑着共享单车入场,亲友举着手工横幅祝福,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比任何‘表演’都动人。”

  社会学家指出,当仪式感异化为权力符号的炫耀时,不仅违背公序良俗,更可能滋生腐败风险。近年来,多地已出台规定限制公职人员参与婚丧喜庆活动,正是为了遏制“权力撑场面”的歪风。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回归情感本真、摒弃虚荣攀比,才是构建健康社会风气的关键。

  这起假警服开道事件,最终以8人受罚、2套制服被扣收场。它警示我们:公权力绝非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任何试图挑战法律权威的行为,终将自食恶果。当婚礼的喜悦建立在亵渎公权的基础上时,这份“风光”注定短暂且沉重。唯有敬畏法律、尊重公序良俗,才能让仪式回归纯粹,让社会回归理性。毕竟,真正的“排面”,从来都写在守法与文明的底色里。

  以上就是【8人穿“警服”为婚礼开路?后续来了】相关内容,更多资讯请关注宫外财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