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吴志
2月6日,春节档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票房突破60亿元,超越《长津湖》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新的票房冠军。
《哪吒2》的惊艳表现,既在预期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由于2019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1》)票房不俗,业内对《哪吒2》的票房有一定期望,但上映9天便夺冠,《哪吒2》的表现又远超预期。
在中国电影票房榜前5名中,哪吒系列已占据2席。这不仅意味着这一系列动画电影大获成功,也彰显了中国传统原创内容(IP)通过创新叙事,焕发了强大生命力。
哪吒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少年英雄形象,脚踏风火轮,手持乾坤圈,面容清秀,正义凛然。哪吒系列电影大胆突破,对哪吒形象进行了全新塑造。影片中的哪吒黑眼圈,发型随性不羁,“小顽童”带着几分玩世不恭的气息;叛逆、倔强,时常冲动行事,尽显“熊孩子”的顽皮个性。
神话中哪吒的故事围绕着大闹东海、降妖除魔展开,内含正义无畏、果敢坚毅的英雄特质。而影片中的哪吒被设定为魔丸转世,打破了传统叙事中一帆风顺的英雄成长轨迹,成长之路充满了坎坷与挑战。
《哪吒1》上映时,这些改编曾引发争议。但从票房表现来看,市场对这种创新是肯定的,哪吒的“新形象”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究其原因,影片中的哪吒虽然突破了传统叙事框架,但保留了哪吒故事中的英雄内核,契合了当代年轻人实现自我价值、追求正义、勇者无畏、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诉求,实现了古老神话与现代精神的完美对接,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
《哪吒2》延续了前作的精良制作,更在技术上实现了全面升级。剧中涉及人物众多,在先进技术加持下,哪吒、太乙真人、敖丙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陈塘关大战的波澜壮阔,多场捕妖大战的惊险刺激,终极大战的震撼人心,无不将观众带入一个热血沸腾的奇幻世界。通过精良的画面和特效制作,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效盛宴”。
对传统IP进行创新改编并获得成功的案例还有很多。早在2015年,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就以出色的创新改编获得观众认可。
去年上线并火爆全球的游戏《黑神话:悟空》,以3D形式将中国传统神话场景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通过对传统故事的重新演绎,游戏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在挣扎中成长的孙悟空形象,而不仅仅是大众认知中那个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
电影创作有着不低的市场风险,并不是光靠对传统IP进行大胆改编创新,就能获得市场认可。但传统IP都有着延续千百年的生命力,从过往的成功案例来看,抓住传统IP的精神内核,做好适应市场、适应时代的创新,就有可能达成获取商业回报与传承传统文化的统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