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传输距离超万公里!全球首例跨国机器人辅助心脏介入手术成功
摘要:
10月28日消息,据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以下称厦心医院)官方发布,本月23日,该院成功实施全球首例跨国远程机器人辅... 10月28日消息,据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以下称厦心医院)官方发布,本月23日,该院成功实施全球首例跨国远程机器人辅助经导管心脏介入手术,标志着心血管介入治疗迈入智能化与全球协同的新阶段。
此次手术中,身处法国波尔多大学医院的厦心医院院长王焱教授,与波尔多大学医院成人结构性心脏病介入科负责人利奥内尔勒鲁(Lionel Leroux)教授并肩操作,波尔多大学医院结构性瓣膜病治疗与创新中心负责人托马斯莫丁(Thomas Modine)教授在线参与远程指导。
两位专家通过远程控制平台,协同操纵位于中国厦门导管室内的机器人系统,为一名患者成功完成机器人辅助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TEER)。
该手术跨越欧亚大陆、通信传输距离超过1万公里,实现两国专家实时联动、同步精密操控。
据目前公开文献与权威报道,尚未见跨国远程、机器人辅助的经导管心脏介入临床先例,本次手术被认为是全球首例。
在法国波尔多,王焱教授与利奥内尔勒鲁教授通过高速、低延时的国际网络,实时接入厦门的机器人操作系统,对二尖瓣病变区域进行精准导航与远程操控。
在厦门导管室内,机器人在无本地操作者的情况下精确运转,在跳动的心脏上完成瓣膜定位、夹合等高难度操作,导丝与钳夹的每一次微动都与法国端指令同步。
厦心医院心脏介入、麻醉、超声及护理团队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与系统运行状态,全程保障信号稳定、术野清晰、操作安全。
手术历时约1小时,跨国通信信号稳定,操作精度达到亚毫米级,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二尖瓣反流近乎为零,堪称完美的效果,现已康复出院。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手术采用的机器人经导管心脏介入系统由厦心医院与上海术济客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医工结合自主研发,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系统融合了高精度机械臂、智能运动控制及高可靠性自适应安全算法与5G高速冗余通信等多项前沿技术,实现了高稳定性、低延迟、可视化的远程精准操控。
在心脏不停跳动的状态下进行瓣膜修复,被公认为心血管介入领域中最具挑战性的操作之一。
心脏每一次搏动都会引起解剖结构的动态变化,对操作者的空间判断、反应速度和手眼协调提出极高要求,这也是全球机器人介入手术长期亟待攻克的难题。
此次手术的成功完成,意味着医疗机器人正从精准操作迈向跨区域医疗协同的新阶段,验证了中国在高端医疗装备领域的创新实力,也展现了医工融合+国际协作的创新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