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当1700万视障者走上网络盲道,我们如何同享数字红利?

访客 2024-05-19 21:03:58 47407 抢沙发

从生活缴费、交通出行,到社交通讯、购物娱乐,智能化操作已然成为绝大多数生活场景的“标配”。然而,在明眼人看来五彩斑斓的交互界面,对视障者而言,却是眼前的一抹黑与指尖下的局促。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我国视障人士已经突破1700万人,这意味着每100人中就有至少一位视障者。

城市有行走的盲道,互联网也应有便利的网络盲道。如何让视障者在数字世界中独立探索,同享数字红利?为破解这一难题,全社会正共同努力,加快推动信息无障碍建设,协助越来越多的视障者走上网络盲道。

一、意义重大的网络盲道

长期以来,存在视力障碍的个体很少有独立出行的机会。而技术可及带来了信息与社交网络的可及,视障者获得了更多机会和资源参与社会生活。

在互联网刚刚萌芽时,在线网页对视障人士几乎不存在可访问性。随着读屏软件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视障者逐渐告别广播、盲文读物等传统媒介,开始转向新媒体。2019年的《视障人士在线社交报告》显示,九成视障人士认为互联网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信息无障碍,正是连接视障者与互联网世界的桥梁。具体而言,信息无障碍的实现主要依靠读屏功能。基本的读屏功能可以实现屏幕内文字的朗读,这能帮助视障者了解屏幕上大致有什么。此外,一些读屏软件还增添了新的功能,如自动勾选协议功能、视频字幕识别等。

读屏软件的参与,无疑为视障者带来了方便。除了通讯、购物、休闲等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更为重要的是,信息无障碍化解了因视力差异带来的身体与心理的双重困扰,重塑视障者的主体性与社会融入度。

“在手机的无障碍被发展好之前,我周围基本上都是过度自卑和过度自尊的人。但是这些年无障碍发展得越来越好,接触到的越来越多的人三观都比较正,而且很自信,我能感受到的。”在谈及信息无障碍带来的变革时,一位视障者如此说道。

二、网络盲道上的“绊脚石”

尽管读屏软件等信息无障碍技术的普及极大便利了视障群体的生活,但他们接入互联网的历程却不是一帆风顺的。如同城市的盲道出现被占用、铺设不规范、损坏的情况,网络中的盲道也会时不时出现令人头疼的“绊脚石”。

“司机已到达上车点,请上车。”

在某一公益组织举办的视障者独立出行培训中,营员们要借助盲杖、手机导航App前往指定地点。当车辆停在左前方10米处,手机里便传来了到达上车点的播报。宇龙向前走了几步,却没碰到车把手。有时,软件定位出现了细微偏差,即使车辆停在“上车点”,也要花不少时间去确认。

用淘宝购买服装,首先要进入淘宝主界面,在读屏软件的辅助下听到“搜索”,语音输入“连衣裙”。然后得耐心听完一连串的商品名称,“新中式国风连衣裙2024新款女夏刺绣改良旗袍”“高级感背心连衣裙女新款法式气质长裙无袖收腰肌理感裙子”……

由于详情页的商品图无法被读屏软件精准“描述”,晴子无法获得更多有关衣服颜色、尺码、样式等具体信息,也不知道这件衣服到底适合不适合自己,这让爱美的她有些沮丧。

读屏软件的“描述”功能,是视障者接入互联网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条件之一。目前,部分手机品牌内嵌了语音描述辅助功能,但其实现场景多局限于手机内置应用,尤其在浏览图片、视频信息时,视障者仍需明眼人进行描述才能更好地获知情况,独立使用的场景极大受限。

不仅仅是这些。

“比如说某些应用在某个画面突然弹出广告,找不到关闭按钮。”

“有时候显示图片的验证码,我也没办法操作。”

“输入密码时,手机应用出于安全考虑打乱按键顺序,也禁用了读屏功能,就输不成密码。”

由此可见,无障碍实现程度并不理想。

三、在互联网修盲道

打电话、发邮件,视障用户不断反馈使用的不便。但通常,要经过漫长的等待才有所改变。然而,飞速迭代的数字社会不允许他们在原地停留太久。

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出击。

作为首批视障工程师,蔡勇斌优化了一款视障助手小程序,它能将繁杂的信息精简归纳整理,支持看新闻、听音乐、看小说、看视频、查资料等14大模块,让视障用户在一款软件中满足上网的各种需求。

2023年7月,视障工程师沈广荣开发了全国首款面向视障者的电竞游戏。这是一款没有画面的3D音频游戏,战斗、游玩、生存等所有细节都以声音符号的方式呈现。

虽然看不见,但为了尽可能完善信息无障碍,蔡勇斌、沈广荣等一批视障人士,还是历经千辛万苦,成为软件工程师。他们有的加入信息无障碍研究会,有的入职字节跳动、饿了么等互联网企业。学习编程、测评各款软件甚至亲自完善无障碍功能,对他们而言早已是家常便饭。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政策关怀指向视障群体。2020年3月,《信息技术互联网内容无障碍可访问性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个信息无障碍的国家标准,互联网盲道的建设由此有了58项具体指标,可以用明确的技术要求统一规范互联网产品和服务。

同年12月,工信部出台《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首批优先推动与残疾人等群体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158家网站和43个App手机软件开展无障碍改造。并重点推动网站和手机App与读屏软件做好兼容,解决“验证码”操作困难、按钮标签和图片信息不可读等问题。

2022年1月,包括今日头条、微信、京东等在内的51家平台的iOS版本和安卓版本App,位列工信部首批通过适老化及无障碍水平评测App名单。某视频平台的“无障碍影院”板块给电影重新制作了脚本、配音,并且加入大量旁白解说来描述画面内容,便于视障者有更好的“观”影体验。目前,已经上线一百多部热门电影。各方努力之下,网络盲道的绊脚石在一点点被清理。

去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施行,其中明确提及:“鼓励新闻资讯、社交通讯、生活购物、医疗健康、金融服务、学习教育、交通出行等领域的互联网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逐步符合无障碍网站设计标准和国家信息无障碍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网络无障碍建设的行动方向,填补了无障碍建设的规则空白,也展示了我国政府推动整个数字社会向着更加融合、平等方向发展的决心。

与此同时,信息无障碍技术也在不断地迭代、进化。例如,通过先进的语音识别与合成技术,视障者可以直接通过语音指令进行搜索、浏览网页、发送电子邮件等操作,无需依赖视觉界面。一些软件具备智能导航和识别功能,能够帮助视障者识别周围环境,并提供周边信息查询等服务。智能家居能够通过语音控制操作,这对于视障者来说尤为重要。他们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控制家里的灯光、温度、安防系统等。

AI的浪潮,也为视障者提供了更多独立使用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可能。在AI加持下,读屏软件有了更多屏幕探索功能,有的增加了图片自动描述开关,开启后浏览到图片焦点将会智能描述图片内容。这代表着,图片的识别不再像原来那么困难,朋友圈里的照片识别从“一张图片”的语音播报,变成“一只猫躺在灰色的地板上”。

四、作为观念存在的无障碍

然而,网络盲道的建设并不能简单地通过慈善捐款、公益活动或临时性改造来彻底实现,它更多受到作为社会意识的无障碍观念的影响。

一名在抖音平台拥有数十万粉丝的视障者小慧,收到过这样的回复:“你连手机都看得到,你还说你是盲人?”“你怎么能穿高跟鞋?你不是个盲人吗?”“你是盲人你看不见,那你拍出来的视频应该是黑的呀?”

面对诸如此类的不解,许多视障人士在媒体平台积极发声,“我们不说,就是别人不知道,有的时候我解释一下,和大家沟通一下,了解就会多一分,有的时候不是明眼人不想了解,而是他们真的没有渠道。”

虽然信息无障碍已经成为视障者融入数字生活的关键,但无障碍不应仅仅停留在数字基础设施层面,更应作为一种观念而存在。培养无障碍的观念,是一场全社会的行动。

“没有完美的无障碍。只有在和视障者沟通中不断完善的无障碍才是最好的。”这是一位视障者对无障碍表达的期待。

(作者薄晓静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二学生,雷津皓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二学生,孙萍为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副主任。)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7407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