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评《歌手》直播:撕内娱遮羞布
在人们的记忆深处,提起五十多岁仍能挂帅出征的勇者,往往会想到穆桂英。而今,随着5月10日的到来,娱乐圈的历史篇章中又增添了一位令人瞩目的名字——那英。
在一档汇聚全球嘉宾的音乐竞技节目中,较量的虽是歌手,但真正被触动的却是屏幕前的观众。节目的首秀之夜,七位参赛者中,前两名皆为外籍歌手,那英位居第三,余下的华语歌手似乎对避免垫底的争夺更为激烈。
观赛后,网友们纷纷“求援”,提名众多歌手参与,以期挽回颜面,心中只存一个念头:希望见到更激烈的比拼。这种全民参与的激情,上次出现还是在CCTV5直播的体育盛事之时。如今,那英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承载着众望。央媒评《歌手》直播:撕内娱遮羞布。
回想起那英早前的节目经历,如深夜乘坐张颂文驾驶的三轮车追逐烟花,她一路上忐忑不安:“颂文,我今年五十七了,有家庭有孩子……”谁能料到,年近花甲,在竞技舞台上携带速效救心丸的她,正展现着非凡的勇气和闯劲。
以往,那英的参与几乎意味着胜利的保障。然而,这一次《歌手2024》的首次直播竞演,情况却有所不同。面对加拿大新星Faouzia的震撼开场以及美国歌手Chante Moore的精彩演绎,那英即便演唱了自己的经典曲目《默》,也难掩紧张情绪,最终仅获得第三名,却已是当晚华语歌手的最佳成绩。
网友对此反应强烈,急切呼唤更多实力歌手的加入,从凤凰传奇到龚琳娜,再到韩红、邓紫棋等,甚至提及了传统音乐形式的代表,反映出对当前华语乐坛在该舞台表现的深切担忧。节目组解释,符合实力、勇气与档期要求的歌手实属稀缺。
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娱乐行业对技术依赖的现状。修音、直播恐惧症等现象频出,部分原因在于行业内外多重因素的叠加,追求完美舞台、规避风险、追求效率等需求共同催生了“科技辅助艺术”的潜规则。然而,观众真正渴望的是歌手未经修饰的真实声音。
乐评人“耳帝”指出,直播形式虽提升了对歌手专业技能的要求,却可能牺牲了作品的审美层次。但观众愿意接受这样的“审美降级”,因为它暴露了行业内幕,让我们看到了真实的能力差距。归根结底,唯有真诚与实力,才能赢得观众真正的喜爱与尊重。在艺术的道路上,少一些捷径,多一些磨砺,方能绽放最纯粹的光彩。
央媒评《歌手》直播:撕内娱遮羞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