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在缺乏实质证据的基础上,大力散布关于中国新能源行业“产能过剩”的言论,引发某些国家的附和。此举背后动机十分明显。美国视中国为重大的战略竞争对手,尤其在经济层面,意欲压制中国在高科技与战略新兴产业上的进展。新能源行业作为绿色转型与未来发展的关键,自然成为美国对华遏制策略的焦点。
中国新能源产业正迅速成长,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为代表的创新技术产品在全球市场广受欢迎,依靠技术创新、高效生产与卓越品质建立了国际竞争力。广交会上,欧美买家对中国绿色科技表现出浓厚兴趣,认可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并积极寻求合作。有分析指出,中国在新能源产业不仅生产与应用领先,在技术创新同样走在前沿。彭博社引用专家意见强调,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技术创新、完善的基础设施、完整的产业链以及相对较低的成本,从出口、产能利用和库存数据来看,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特别是头部新能源车企的产能利用率超过80%。尽管如此,美国政府依然对这些正面数据视若无睹,执意炒作产能过剩话题,歪曲中国产业政策,以国家安全为由,试图联合盟友切断与中国新能源产业的联系,其真实用意在于利用非市场手段不公平地抑制中国先进制造业和新能源的发展。
此外,美国此番操作也意在扶持本土新能源产业。自上世纪70年代起,美国传统制造业外迁导致制造业空心化。近年来,美国虽力推再工业化,但在新能源政策上却因两党分歧摇摆不定,影响了行业发展。美国政府近期通过巨额补贴新能源相关产业,显示出政策的不稳定,让美国新能源企业陷入迷茫,错过了发展机遇。在此情境下,渲染中国产能过剩,实则是为本土产业争取发展空间和时间。
美国此举还有其国内政治考量。面对国内复杂的社会经济矛盾及对华的警惕情绪,将中国设定为“靶子”,转嫁矛盾,成为政治上的便捷手段。正值大选年,摇摆州的选情尤为关键,而这些州的经济与就业与新能源及传统能源产业密切相关。提出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成为了候选人争取选票、迎合地方利益的策略。
然而,美国这种违背市场规律和国际贸易规则的行为,是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的新表现,对中美两国、相关国家乃至全球经济均无益处。历史教训告诫我们,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终将是双输局面。全球绿色转型和气候变化是共同挑战,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顺应时代趋势,有助于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期望美国及其盟友能从全人类福祉出发,秉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原则,与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开展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