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gongwai

网飞版《三体》首播,观众差评声一片!到底烂在哪里?

gongwai 2024-03-23 21:44:36 273 抢沙发

其实这么多年,我最最期待的就是网飞版《三体》。

因为网飞版本《三体》每集的投资成本,就达2000万美元,8集就是1.6亿美元。

一部电视剧投资这么大,绝对能够完美的把刘慈欣笔下的《三体》世界给拍出来。

可是万万没想到,网飞版《三体》一开播,却迎来了差评声一片。

我看完全片以后,也是如鲠在喉,仿佛吃了苍蝇。

那么网飞版《三体》到底有多难看,让我如此难受呢?请听我慢慢说!


一,魔改不算啥,关键是脸都不要了!

老外魔改《三体》,甚至把罗辑交给一个黑人来演,我觉得都不算啥。

毕竟在美国人的思维里面。

要是电视剧,电影里面,不给黑人留一个位置,这就叫政治不正确。

所以不想谈这个角色的魔改。

我主要是想谈这两个细节的处理,真的让我后脊背发凉。

一个细节就是宇宙闪烁这个点。


明明书上写的是通过特殊的天文装置,才看到了宇宙闪烁。

在国产版的《三体》里面,汪淼也是通过3K眼镜才看到了宇宙闪烁。

可是在网飞版《三体》里面呢,他们呈现的“宇宙闪烁”是啥?

直接来了一个开灯,关灯。

这哪里是宇宙闪烁啊,完全就是家里的灯泡坏了。

这个细节,简直让我无法直视。

当然这个细节,也还算是好的了。

更加让我无法直视的还是给叶文洁的人物设计。

在网飞的设计里面,叶文洁哪里像一个统帅。


完全变成了一位“欲女”。

和白记者滚了床单,还和伊文斯滚床单。

按照网飞这种逻辑,我觉得三体人来了,叶文洁也要滚床单的。

这哪里是对人类失望的统帅,完全就是西方思维里臆想出来的角色。

不知道刘慈欣看到他笔下的叶文洁变成这样,会不会难受?

除了名字上是叶文洁,内核完全就是一个西方产物。


二,特效拉胯,侮辱观众智商!

第一部《三体》最重头的一场戏,就是最后的“古筝行动”。

这一场戏,也应该是特效用的最多的点。


所有的观众也都是听说了网飞一集烧了2000万美元,都觉得网飞应该能够把这场“古筝行动”拍的很出彩。

可是看完网飞的“古筝行动”以后,所有人都惊呆了。

这就是五毛钱特效啊!

而且最关键的是,网飞还夹带了一个很恶心的私货。

那就是在刘慈欣的笔下,“古筝行动”干掉的,都是那些反人类的人。

虽然用纳米技术干掉他们,确实有点残忍了。

但是这也活该。

可到了网飞镜头里面呢,他们居然把一群孩子放在了船上,而且还给了孩子们镜头。

这是啥意思?


这是在说人类不应该进行“古筝行动”,人类不应该干掉这群给三体人指路的叛徒?

当然网飞版本最最恶心的一点还是叶文洁和三体人聊天的时候。

屏幕上出现的是啥字?

直接出现的是中文。


国产版里面还知道尊重事实,还知道翻译一下,最后给观众带来震撼。

网飞版里面,直接用中文和三体人对话。

除了说网飞没有科学顾问以外,我最想说的一点还是网飞在故意向全世界传递这种思想。

那就是中国人带来了外星人。

这种私货,这种思想,真的让人不寒而栗。


第三:选角让人无法直视,彻底毁了原著!

这部电视剧,虽然还是挂着《三体》的名。

主线故事也是围绕着《三体》的框架展开的。

但是我可以负责任的说,这部剧就是一部老美一锅大乱炖之后的新剧。

比如汪淼这个角色,就被魔改成了五个科学家。


而且这五个科学家真的是,五大洲的人种都凑齐了。

网飞这么改是想干嘛?

就是想讨好全球观众。


如果说汪淼被毁了,观众还能接受。

那最让观众无法接受的就是史强一角了。

大史这个角色,绝对是《三体》中英雄式的人设。

可是到了网飞版本的《三体》里面呢,大史成了一个啥?

一个让人无法直视的西方产物,一个夹杂着偏见和傲慢的畸形人。


一个英雄被拍成这样。

确实是对刘慈欣的侮辱,也是对原著的侮辱。

还有黑人罗辑,还有叶文洁等等等等。

可以说网飞版《三体》真的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西方的傲慢和偏见,确实是全方位的。


目前这部电视剧在网络上已经是一片骂声了。

另类的本土化

对于网飞《三体》本土化效果如何的结论,恐怕只用一句话就能概括,那便是刻板印象集大成之者。

如今的社会语境下,刻板印象已然是个负面词汇,但是在剧本创作的语境下,未必如此。娴熟的动用刻板印象,以几个镜头就把角色立起来,毫无疑问可以节省大量镜头,以达到加快节奏、压缩时间的效果。

比如网飞《三体》中的黑人男罗辑,有多处台词讲到他有飞叶子的嗜好(甚至在公开场合)。在西方的大环境下,就很容易让海外的观众联想到虚无主义者们的特质,迅速给这位前半段几乎在打酱油——不停地劝云天明跟程心的他,在心里建立一个基本的预期和角色档案。

同样的角色还有白人女汪淼(虽然她的名字听上去像是西班牙文,可能是拉丁裔),开场没几个镜头就在暗示她多元的性取向,这就让对性少数群体抱有特立独行印象的观众迅速给她打上不容易动摇的标签,以便在情节行进到她公然对抗公司老板,把纳米技术无常共享给全世界时,不会让观众产生违和感。

(跟领导硬刚把纳米科技专利分享给全世界的汪淼)

如果说这样基于政治正确的刻板印象而进行的改编,还能让广大中国观众在吐槽之余发出一声苦笑,那么对于ETO这个组织形式进行的宗教化魔改,可能会让人在震惊之余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原著中,拯救派和降临派之间势同水火的理念矛盾,在这版网飞《三体》中荡然无存。尽管从零星几句台词中,观众仍然可以看到他们互称同志,可他们在日常中表现出的行为,更像是虔诚教徒之间的交流互爱。

于是观众便能欣赏到:在ETO总部开会被突然袭击的叶文洁会劝其他人停止抵抗,并说“如果这事发生了,就是我们的主的旨意”;在伊文斯逃跑失败即将面临死亡之际,会把装有信息的硬盘捂在胸口,跪地喃喃自语“原谅我,我的主”。

(命令众人放弃抵抗的叶文洁)

(临死之前向主祷告的伊文斯)

类似的宗教式场景,在这部剧涉及ETO的情节里比比皆是。叶文洁被释放后回家双膝跪地向三体人告解,伊文斯得知叶文洁被捕后对他人说“这是主的安排”,还有叶文洁在返回红岸基地准备跳崖自杀前,被组织成员告知三体人重启了和地球的联系之后,欣慰地感慨“主原谅了我”。

在有些场景中,过多的宗教内容甚至可能会干扰观众对于剧情的理解。

比如叶文洁在收拾杨冬的遗物时,发现了一本《博弈论》和一本《费米悖论》,于是她灵光一闪,找到了此前只有一面之缘的黑人罗辑,开始给他传授可能破解当下危局的奥秘。叶文洁上来先给黑人逻辑讲了一个笑话:爱因斯坦死后上了天堂,因为拉了小提琴而惹怒了喜欢萨克斯的上帝,而被上帝怒踹裆部,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不要玩弄上帝。(这里玩了一个英文的谐音梗,play with 一词有和谁一起演奏的意思,也有玩弄的意思)

(叶文洁在给罗辑讲爱上帝和爱因斯坦的笑话)

面对黑人罗辑一脸的“我不理解”,叶文洁平静地解释道,幽默是很主观的东西,有些人明白,有些人不明白,有些笑话太私密了,只有两个人能听懂,但笑话很重要,没有笑话我们不能生存。接着抛下一句,希望我的笑话不会给你带来麻烦,随后扬长而去。

一时间,让人不分清,那个在ETO总部被端之时,盘腿坐在圆台中间的,究竟是《三体》里的ETO统帅叶文洁,还是《周处除三害》里的邪教头目尊者林禄和。

这种改编,究竟是制作团队基于对生活在海外的观众长期在浓厚的宗教氛围中长大,更容易理解这种没头脑的狂热的安全考量,还是基于编剧们对于具有极高组织度的政治组织的天然警惕,我们不得而知,但对于观众而言,想在网飞版《三体》中看到那条原著中的金句“消灭人类暴政,世界属于三体”,纯属是痴心妄想了。

两极分化的口碑

截止流媒体平台上线二十四小时后,网飞版《三体》在海内外得到的评价都很两极化,只看评分,部分平台给出的答案是质量尚可,但细看评论,就会发现严重的两极化。

在海外,该剧于谷歌搜索页上收获了3.4分(满分10分)的评分,于烂番茄上收获了74%的番茄指数(专业影评人评分)和64%的爆米花指数(观众评分),IMDb上收获了7.3分(满分10分)的评分。

(谷歌搜索截图)

(IMDb截图)

(烂番茄截图)

在国内,尽管网飞版《三体》还没有开分,但也不难在讨论激烈的评论区内看到,一个类似C字形的、两极分化的评分柱状图正在成形。

网友讨论的焦点大多集中在画面效果、节奏把控、人物塑造和情节推进上,进而深层次地探讨,这部由西方流媒体公司在商业线上制作出来的《三体》电视剧,能不能还原原著中的思想精髓?

于是,问题进一步被导向为,来自西方的文艺创作者能否理解独具中国特色的人文思想?从目前电视剧呈现的质量来看,很难。创作者们更多是从商业化运作的角度,去最大程度地照顾照顾海外观众的口味,比如前文中我们提到的凭空多出来的狗血感情戏和简单宗教化的ETO组织。

这是一种典型的叙事依赖,剧本创作者们在多年的业界打拼中,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针对西方观众的商业化创作路径。《华盛顿邮报》的作者就在最近一篇盛赞网飞版《三体》的影评中写道,“从我们传统的理解来看,这部电视剧对创造世界观毫无兴趣,它以惊人的速度和深度勾勒出人物所占据的情感风景。人际关系网络几乎可以在瞬间清晰可辨,表现出亲密感觉的真实性。甚至连绝望也是如此。”

这正与此前网飞版《三体》创作者的说辞不谋而合,在他们的创作思路里,这种商业化的影视作品要更关注人,和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的联系。

值得一提的是,网飞版《三体》的编剧,正是此前大火但最终烂尾的《权力的游戏》编剧,此前他们曾被批评在没有原著加持后,对剧本的改编缺少丰富的对话和精心的人物描写,只有惊人但幼稚的角色成长,以及为了吸引眼球而营造的大量视觉奇观。

《每日邮报》的编辑则嫌弃剧情在讲解世界观上进展的太慢,更为毒辣地在网飞版《三体》的影评中吐槽;“两个小时后,我们才开始了解这个故事的内容是外星人入侵的威胁。”并话锋一转展开对编剧的批评:“在那之前,很多观众会放弃,困惑于这些不讨喜的角色,陈词滥调的情节设计。我经常在想这两个编剧究竟是有远见的天才,还是只是两个碰巧改编了乔治·马丁的巨作《性与龙》(这里指《权力的游戏》)时走运的蠢货。”

不论我们把网飞对《三体》的改编归咎于西方创作者们深入骨髓的傲慢,还是与生俱来的偏见,又或者是对神秘东方主义式的奇观式挪用,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那就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西方观众,希望能看到一部有真正中国特色的影片。

在海外的观众中,有不少给予低分的长评都写过类似的句子:我看过原著,但我不喜欢这个改编,它没有体现里面包含的中国特有的思想内涵和人文主义,我想看到有中国特色的影视改编。

(来自外网的低分影评和讨论)

中国的就是世界的,它不仅意味着中国的文化作品可以以一个包容的心态走出去,产生更多元化的解读,更意味着独属于中国的思想内涵,可以被更多元化的人理解且接受。

对了,就在网飞版《三体》上映的当天,腾讯版《三体》也顺势推出了周年纪念版,缩减了部分拖沓的剧情,使节奏更加紧凑。

一年前,当中国的观众看到网飞《三体》充满炫酷特效的预告片时还在担心,国产《三体》是不是在质量上落了下风,我们会不会失去对中国科幻巨作的解释权?现如今,重置后的国产《三体》在前一日上架,公然高呼着要打擂台。

这何尝不是一种文化自信呢。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7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