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城市之一,香港近年在多方面加速融入大湾区的发展,餐饮零售业也同样需要与大湾区城市保持更紧密的信息交流与互动、丰富香港消费业态、推进零售科技的落地应用、开展相关领域的合作,重新擦亮香港“购物天堂”的金字招牌。
证券时报记者 罗曼 卓泳
一大早从深圳湾口岸过关,半个小时后到达深圳南山中心区,开始一天的吃喝玩乐深圳游,近半年来,家住香港元朗的王先生和家人经常以这种新的模式度过周末。2023年以来,香港市民掀起了一股“深圳热”。但与这股热浪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曾经是内地人“购物天堂”的香港,却在消费市场中稍显逊色。
以刚过去的龙年春节为例,尽管访港游客达到143.6万人次,但本地及旅游市场消费仍较2018年同期有所下滑。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访港旅客约为3400万人次,较2018年巅峰时期的5103万人次减少了33%,且罕见地被全年香港居民5300万人次的北上纪录反超。
内地旅客访港人数减少、在港消费模式转变等,都令香港本地餐饮零售业在疫情后复苏缓慢。
香港零售管理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香港1月零售销售按年升幅放缓至0.9%,远低于市场预期的6.9%,该协会的会员单位反映今年生意额较疫情前仍有两至三成的差距。
香港政府统计处统计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底的三个月,与先前三个月比较,经季节性调整的零售业总额销货价值下跌3.2%,而经季节性调整的零售业总额销货数量下跌3%。香港餐饮零售业界人士表示,香港零售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应积极运用科技手段转型升级、大力推广本地特点亮点、紧密与周边城市交流合作,重振香港“购物天堂”的美誉。
品牌餐饮做起
外卖生意
家住香港元朗的王先生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带小孩来深圳游玩新目的地。他告诉记者,现在已经很少会在香港过周末,因为深圳湾口岸过关极其方便,过关后就带着小孩去各大商场转悠品尝美食,“每次来深圳都会安排很满的行程,消费太划算了。在香港吃一顿泰国菜人均消费大概在400港元左右,在深圳可能不到一半。”王先生说。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香港餐饮业正面临人流量和入座率不足的情况。近日,记者实地探访旅游旺区尖沙咀、旺角、佐敦等一带,不少餐厅上座率都不高,即使在中午12点饭点时间,商场内的一些餐厅也只有少量客人进出。
位于K11商场处的凑凑火锅店的一名大堂经理告诉记者,“现在香港餐饮生意不好做,我们现在已经很少出现翻台的情况,基本上顾客来了就有座位不用排队。听说很多餐厅都开始学习内地模式做起了外卖生意,连40港元/份的盒饭也会进入IFC(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
在香港工作,长期往返深港两地的高女士对香港餐饮业这些年的变化有很深的体会,“疫情之前,我们公司(位于佐敦)楼下的那家酒楼经常要排队,服务员都忙不过来,现在人流量差了很多,而且餐饮品质也下降了。”高女士告诉记者,疫情之后的这几年,她在香港的居住地周边经常会有新开的餐厅,但都是没开多久就倒闭了,“有一家开了很多年的餐厅,去年也倒闭了,现在换了另一家,目前人流量还算可以,但也没有前几年多。”高女士说。
香港餐饮联业协会会长黄家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即便是今年的春节期间,香港餐饮市场都比较冷淡,来港的游客大多以体验式旅游为主,香港的餐饮业整体增长放缓,尤其是中等档次餐厅最受影响。
但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类香港的餐饮业态相对受到内地游客的欢迎,那就是“冰室”。记者近日走访旺角片区发现,即便是看起来很小、装修比较简陋的冰室,都坐满了人,有些在大众点评中评价较高的冰室,还出现排队的情况,光顾的不少是内地游客。
香港零售科技商会会长苏增慰认为,尽管当前香港餐饮业整体不太景气,但部分具有香港特色的餐饮业态和美食,仍然受到本地市民和内地游客欢迎,香港应继续强化本地特色,吸引更多消费者。
旅游旺区
商铺面临转型
与餐饮业一样稍显冷清的还有零售业。数据显示,2024年1月香港零售销售按年升幅放缓至0.9%,远低于市场预期的6.9%。根据香港零售协会调查显示,与正常年份2018年同期相比,受访会员今年生意仍有两至三成的差距。
具体来看,香港政府统计处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月,超级市场货品的销售额同比下跌9.3%,其次为食品、酒类饮品及烟草同比下跌8%;电器等耐用消费品同比下跌26.2%,百货公司货品同比下跌9.2%,燃料同比下跌14.5%,鞋类、有关制品及其他衣物配件同比下跌8.2%,中药同比下跌20.1%。
记者近期在实地探访中发现,在香港传统旅游旺区尖沙咀、旺角、佐敦一带,每走几步都会有店铺转租或者招租,一般转租类型较普遍的是美妆、药房或者饰品类店铺。
记者拨打招租信息上的业主电话,接听的一名男士向记者表示:“上一家药妆店由于租约到期不打算续租,因为生意不太好。其实租金已经相比之前下降了很多,我现在放租的租金也比市价低10%左右,但放了3个月都没能租出去。”
上述负责管理位于佐敦和上环的商铺物业的高女士告诉记者,她管理的位于佐敦弥敦道旁边的一个商铺,租客是做药妆店的,不到半年亏了一百多万港元,如今租约即将到期打算关店停业。她还表示,位于上环的一个百货广场也有同样的境遇。
“现在租金较疫情前普遍跌30%~40%左右,更较高峰期大跌80%。虽然租金下降,但还是没法覆盖成本。”位于佐敦的一家美联物业房产经纪对记者表示。
苏增慰对记者表示,香港的商铺租约一般为3~4年,如今很多店铺都是疫情之前签订的,经历了三年的疫情寒冬,即便去年香港已经恢复通关,但游客数量和消费力恢复较为缓慢,零售餐饮业的生意额未见大幅增长,因此租约到期了,不少店铺就选择撤店。
“虽然租金下降,但核心地区的商铺租金还是比较贵的,在经济下行阶段,即便是吉铺,经营主也会考虑做什么业态才能支撑起成本。”苏增慰表示,当前企业确实出手更谨慎,而且,香港现在也面临服务业招工难题,企业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
业内建议
餐饮零售拥抱高科技
作为购物和美食天堂的香港,曾一度深受内地游客的欢迎。但是,如今从各企业主的感受来看,这个美誉却有点褪色。疫情或许只是个“导火索”,而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的消费模式和消费习惯,却让香港在消费市场中一点点地陷入被动。
“经历了疫情三年,感觉大家已经更习惯网购了,如果要买海外的东西,也可以通过海淘,不一定要来香港。”高女士表示。多位香港零售业人士也认为,如今内地游客在港的消费习惯已经发生变化,从以往的购物为主,到如今游览为主购物为辅,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本地消费复苏。
此外,在港元汇率持续走强下,内地、香港正从“单向奔赴”向“双向奔赴”模式转变。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港人热衷北上消费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香港客群。在强港元汇率下,港人外出消费意味着购买力更强,花更少的钱来内地享受更好的消费服务。
香港零售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振兴餐饮零售业,香港政府去年为游客和本地居民推出了“你好,香港!”和“香港夜缤纷”活动,推广夜市购物、娱乐和餐饮体验等举措,但收效甚微。香港前财政司司长曾俊华曾在社交媒体上发表看法称“香港零售业前景相当困难”,强调政府应当考虑在财政支出上做出调整,即使这可能会对短期经济造成一定的压力。他认为,这是一个艰难但必须的选择,尤其在面对当前零售业的困境时。
记者查询近期发布的2024年香港政府财政预算案了解到,2024~2025年,香港拨款至发展本地旅游业的预算较去年增长了11.6%,以更丰富的旅游业态吸引各地游客,进而推动本地餐饮零售业发展。
此外,科技赋能餐饮零售业,也是香港发力的方向。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表最新的财政预算案时表示,今年初会陆续邀请餐饮业及零售业的中小企业加入“数码转型支援先导计划”,并在现成基础数码方案中,挑选合适方案及申请配对资助。据悉,这些方案将集中在电子支付及店面销售、在线推广和客户管理系统三方面。陈茂波表示,预计最少8000家合资格中小企业受惠。
“在支付、运营、推广等环节运营科技和大数据手段,一方面能让年轻的创业者有机会参与到传统的餐饮零售业中,另一方面也能让经营者更快速、便捷地了解客户的消费习惯和需求,顾客的消费体验也会大大提升。”苏增慰表示。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城市之一,香港近年在多方面加速融入大湾区的发展,在苏增慰看来,餐饮零售业也同样需要与大湾区城市保持更紧密的信息交流与互动、丰富香港消费业态、推进零售科技的落地应用,开展相关领域的合作,重新擦亮香港“购物天堂”的金字招牌。
此外,曾俊华认为,香港餐饮零售业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方向,不仅仅与其他地区在价格和数量上竞争,应该开发和推广具有本地特色和高质量的产品,从而凸显香港独特的品味和生活方式。他指出,像东京、伦敦、纽约、巴黎和米兰等国际大城市,都拥有各自的独特魅力,而香港也应该找回和展示自己最美的一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