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专访申万宏源杨成长:加快建立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标和评价体系

访客 2024-03-11 18:05:13 46287 抢沙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如何筑牢金融安全底线?在此背景下资本市场将如何运行?全国两会期间,澎湃新闻记者对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进行了专访。

杨成长坦言,去年对三大风险的担忧一直是影响投资者预期的重要因素,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宏观政策协调、全面扩大内需、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推进制度改革以及统筹风险与安全等方面做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为资本市场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持续推进系统性改革以及建设以投资者为本的资本市场导向下,未来投资者的获得感和体验感也将更好。”杨成长说。

此外,杨成长还围绕加快建立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标和评价体系、进一步丰富经济信息发布主体、提升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标准等几方面内容进行了深度阐述。

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为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杨成长表示,资本市场是社会经济运行情况的综合反映,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既立足当下,更着眼长远,从打造经济长期内生动力出发,在宏观政策协调、全面扩大内需、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推进制度改革以及统筹风险与安全等方面做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为资本市场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5%左右的增长目标既考虑了与2035年远期发展目标的衔接,也考虑了当前促进就业增长和防范化解风险的需要。在宏观政策上,更加注重提升政策的针对性、协调性和集成性,政策效用有望进一步提升。”杨成长指出。

具体而言,杨成长说,财政政策整体是在赤字不增加的情况下的积极财政;在货币政策方面,更加强调两个匹配、两个功能和五大金融;在提振内需上,政府工作报告也从扩大有效投资和提振居民消费做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在消费方面,我国正摸索形成了一套消费驱动型的政策调控体系。

“上述一系列重要部署为全年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提供了重要保障,为资本市场的稳定运行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条件。”杨成长说。

统筹风险与安全,缓解资本市场对三大风险的过度担忧

杨成长指出,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标本兼治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

“去年对三大风险的担忧一直是影响投资者预期的重要因素,在化解存量风险的基础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还特别强调从制度建设出发构建风险化解的长效机制,压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地方属地责任,提升重大风险的处置效能。”杨成长进一步指出,“除此之外,还特别强调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产业链安全、数据网络安全,加快健全储备体系。”

杨成长认为,一系列风险化解举措的出台有利于缓解投资者的悲观预期以及对债务风险、信用风险及区域风险的过度担忧。

“政府工作报告还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中国特色金融机构制度,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随着内外部市场环境的改善,资本市场运行将迎来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持续推进系统性改革以及建设以投资者为本的资本市场导向下,未来投资者的获得感和体验感也将更好。”杨成长说。

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标和评价体系为指引,形成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合力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金融强国目标,而加快构建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标和评价体系,对推进金融强国建设和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发展具有何种意义?

“要全面理解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突出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必须从新高度出发,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标和评价体系为指引,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加快统一思想,形成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合力。”杨成长说。

杨成长指出,要处理好与实体经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实现四合一的一体化发展。金融高质量发展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以金融市场的高效运行为基础,以金融机构专业化经营作为实现手段,以金融监管制度体系作为重要保障。

“此外,要抓住金融市场这个关键点,着力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要加快发展信用债市场、股权市场、信托及保险市场,健全多元金融市场体系,提升直接融资比重,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提供更好的市场生态,加快改善金融市场‘短多长少’的资金期限结构。”杨成长进一步指出。

杨成长强调,金融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要着力于推动金融机构转变发展理念,要落实在提升金融业服务质效上。金融机构要更多从实体企业的需求出发进行业务创新,推进融资金融向风险金融转变;要主动将公司战略融入到国家战略大局中,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挖掘新机遇。

进一步丰富经济信息发布主体,对经济长期发展形成合理预期

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发展需要丰富的信息来源,如何通过全面有效的经济信息发布引导社会主体对经济长期发展形成合理预期?杨成长表示,可以做好五方面的工作。

杨成长指出,一是丰富经济信息发布主体,鼓励高校、行业协会、媒体发挥专业力量,推动形成可靠的民间数据来源。鼓励全国工商联发挥在民营经济数据获取上的优势,定期发布高质量的民营经济运行数据。鼓励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和媒体加强合作,发布多维度反映经济转型新特征的结构性数据,对官方经济数据形成有效补充。

“二是丰富区域经济数据发布,更全面反映我国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杨成长进一步表示,鼓励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办公室、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办公室定期发布三大国家级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经济运行数据。

杨成长建议,三是完善消费数据统计披露,全面反映消费新态势的变化。要加大服务性消费数据披露,在餐饮服务外补充文化体育、旅游住宿、商务服务等其他服务性消费数据。要丰富消费数据披露维度,增加月度居民消费支出、消费者信心等数据,全面展示消费新业态。

“四是加强对服务业经济效益的统计,全面反映不同类型企业主体的经营绩效。”杨成长表示,要加大服务业企业、民营企业等主体经济效益指标的统计,多维度披露不同所有制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成本费用、资产负债等月度数据,全面反映微观主体经营情况。

杨成长认为,五是完善经济信息发布规则指引。鼓励有条件的民间机构加大数据发布的同时,对其数据发布的质量进行外部监督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做好经济信息的全面解读,防止出现部分自媒体观点引发社会舆论“一边倒”现象。

提升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标准,提高建设水平

房地产风险也是资本市场关注的因素之一,杨成长说,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房地产“三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应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矫正传统观念,适度改变保障房或安置房连片建设的规划布局,高起点系统规划保障房供给。建议积极借鉴新加坡组屋建设理念,遵循同质量、同标准原则,坚持城区生态产业生活一体化规划布局。将商业住宅和城区建设错位开来,推进各层次人员相互融合,加速所在城区多元文化和多层次人员的交流。”杨成长指出。

杨成长进一步指出,二是优化选址布局,增强保障性住房利用率和吸引力。要加快建立保障性住房选址评估机制,优先利用闲置或低效的国有土地、工业用地、旧城改造用地等进行保障性住房建设,在最大程度上盘活存量土地资源。

“三是提高建设水平,提升保障性住房建筑品质。建议住建部研究出台保障性住房建设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明确建设主体、施工单位、检测机构等各方责任。要顺应建筑绿色化转型趋势,加强保障性住房的节能环保设计。”杨成长提出。

杨成长建议,四是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提升保障性住房舒适便利度。要充分考虑区域地理位置特点及居民生活需求,改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完善社区内部公园、健身、儿童娱乐等配套设施建设。健全社区管理机制,加强物业服务,维护公共秩序和环境卫生,营造安全、整洁的居住环境。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6287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