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农业农村部部长:乡村振兴和建设一定要明确,为农民而兴、为农民而建

访客 2024-03-05 15:08:35 8962 抢沙发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中,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就外界关注的粮食生产供给形势、接下来抓好粮食生产的措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问题进行了回应。

唐仁健表示,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在中国这么一个人口大国,如果吃饭出了问题,那是颠覆性的、不可承受的。他说,很明确无误地、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我们粮食产量的数字是真实可靠、完全可信的。

今年粮食生产形势基础已有,往后要抓四条措施,包括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也就是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集成,重点推广密植、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措施,在原来搞的试验田、示范田、指挥田的基础上,让单产能够大面积提升。

就推进乡村振兴、推进乡村建设,唐仁健表示,一定要明确,这是为农民而兴、为农民而建,而不是为别人,更不是为各级干部。要把住关键点“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

“我们粮食产量的数字是真实可靠、完全可信的”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今年粮食产量要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中国粮食也已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就社会上对粮食产量不同声音的出现,唐仁健表示,很明确无误地、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我们粮食产量的数字是真实可靠、完全可信的。

唐仁健强调,第一,粮食产量数字的统计不是各级报上来的,也不是农业农村部门统计的,是国家统计局按照他们的法定职责,通过他们在各地的直属直管的调查总队,按严密的程序抽取了大量样本,最后按当季实割、实收、实产的数字计算出来的,这个数字各级党委政府包括农业农村部门是干预不了、影响不了的,增就是增,减就是减。

第二,他表示,可能很多人的认识来自以前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粮食增产减产有周期,比如叫“两丰一歉一平”,这在传统的生产技术条件下有可能确实是这样。但是现在,农业的装备条件、抗灾能力,也包括生产经营的组织方式,不要说跟几十年前,跟十年前、跟几年前比恐怕都不可同日而语。

唐仁健以机械化举例,现在三大主粮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比如小麦95%以上是机收,现在一台机器要顶过去100个劳动力的工作量,一个县要收麦子,以前没有半个月以上不可能,现在三五天就完事儿了。唐仁健同时提到水利条件的大大改善,现在已经有10亿亩的高标准农田,旱能浇、涝能排,2022年长江流域很多省遭遇历史极值的高温干旱,但是89%的中稻和95%的晚稻都有水可灌。

第三,唐仁健表示大家的实际生活和身边的感受也可反映,包括疫情防控的三年、乌克兰危机发生以来这些年,周边什么时候听到过亲戚朋友、同学同事说买不到粮食?粮食是一个刚需品、必需品,只要少了,市场和价格一定会反映出来。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表明,去年国际大米价格指数涨了21%,但是我们国内大米价格才涨了1.7%,这就是支撑,做不了假的。

第四,现在科技非常发达,在卫星卫片、遥感的条件下,哪个国家种了多少粮、收了多少粮,只要有这个技术,都是清清楚楚的。如果想大面积地作假、去虚报这些数,不可能,这也是党中央、国务院绝不允许的。

唐仁健在讲话开头也强调,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在中国这么一个人口大国,如果吃饭出了问题,那是颠覆性的、不可承受的。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今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此也予以了重点的强调和安排。

粮食生产往后要抓四条

3月5日正是二十四节气“惊蛰”。唐仁健表示,农谚讲“春雷响,万物长”,最近调度一下,已经返青的小麦,一二类苗比例88.2%,比去年本来就很好的苗情还高了0.7个百分点,比近五年平均又高了1.8个百分点,所以现在的形势基础还是有的。

就往后的措施,唐仁健表示抓四条:

第一,稳面积。这是基础、是前提,这两年面积潜力已经挖了不少,但是有的地方还是有一些撂荒地可以尽量种起来,努力把粮食的播种面积稳定在17.7亿亩以上。

第二,提单产。总书记去年明确要求,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这个思路基本上就是把很多技术集成,通常农口叫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集成,重点推广密植、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措施,在原来搞的试验田、示范田、指挥田的基础上,让单产能够大面积提升。

第三,优服务。现在看得越来越清楚,把小农带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轨道,主要靠社会化的服务体系,今后重点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增强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改革激活农技推广体系,另外发展各种专业型、社会型、服务型的公司企业,这样构建起一个公益和半公益、经营性组织相互协同的服务体系,带动小农多种粮、种好粮。

第四,强政策。围绕中央提出的健全“两个机制”,就是种粮农民的收益保障机制和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今年已经定了几条大的政策,一是继续提高小麦和早稻的最低收购价;二是对三大主粮的种植成本和收入保险实行全覆盖;三是大幅度地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补助水平,同时取消对产粮大县的资金配套要求,这是多少年主产区期盼的。另外还有一些措施,现在正在研究当中,一旦研究定了,会及时地发布和实施。

最后,还要抓好防灾减灾。因为中国国家大,灾害什么时候都有。今年前段时间四场雨雪冰冻,对南方的油菜和蔬菜有点影响,对北方冬小麦总体是利好的,但同时也增加了病害的发生概率,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在防虫治病方面加强措施。

“乡村振兴、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兴、为农民而建”

唐仁健表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是党中央给“三农”战线立下的第二条底线。

其提到几组数据,一是去年832个脱贫县所有的农民包括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6396元,近三年年均增加都在1200元左右,他们收入的增速高于全国农民的平均增速。二是脱贫劳动力每年务工就业规模都保持在3000万人以上,只要有意愿、只要有劳动能力,每个脱贫家庭都有一个人以上实现了就业。三是832个脱贫县,每个县现在都已经培育形成了大概2到3个以上的特色主导产业,这些产业现在90%以上的脱贫户都参与其中,能够分享收益。

唐仁健表示,从总体来讲,经过三年努力,已经形成了一个大家可以放心的、比较完善的,早发现早帮扶、动态消除风险的有效机制和办法。下一步,要更多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是仅就巩固说巩固。

具体来讲,关键是把握好三点:

第一,把正出发点。我们推进乡村振兴、推进乡村建设一定要明确,这是为农民而兴、为农民而建,而不是为别人,更不是为各级干部。所以我们在谋事情、作决策的时候,一定要真正搞清农民的真实需求和诉求是什么,摸清他们的真实意愿和意图是什么,不能自己拍脑袋,搞所谓主观主义的“一刀切”,搞形式主义的图虚名。有的地方出现盲目建亭台牌坊、打造“盆景”,有的地方可能还搞“人草大战”等等,这些都是不行的。乡村振兴要由农民说了算,由他们来定,我们进行鼓励、发动和引导,做好这个工作就行了。

第二,把住关键点。这个关键就是“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

第三,把好落脚点。按以上的目标和原则落下来到底干点什么事?各地的情况、条件、内容是不一样的,我们就列好任务清单,建好项目库,咬准目标,一件一件办下去,办一件成一件。我想这样几年下来,几个五年规划期下来,积小胜为大胜,一定能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896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