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陈倩
通讯员 叶静 沈太艮
“我从小性格就比较开朗,梦想是当一名侠客,闯荡‘江湖’,行侠仗义。”这是季文娟写在“新兵问卷调查表”个人简介里的一句话。
2014年12月,季文娟怀揣参军梦想,入伍到陆军某部。两年军旅生涯,她时时以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爷爷为榜样,年年被评为优秀士兵,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不仅军事表现出色,季文娟还是个热心肠的“侠客”,不管谁遇到什么事,冲在第一位的总是她,战友们热情地称呼她为“及时雨宋江”。
退役后,季文娟将一腔“行侠仗义”的热情洒在了故乡的土地上,她每年都会参加无偿献血和社会上的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在参加活动中她结识了枣阳蓝天救援队。闲暇之余,季文娟到队里参观,铺满十余面墙的锦旗和各种救援照片让季文娟觉得这个团队“很酷”。自此,她也常以“编外”队员身份参加一些蓝天救援队的救援活动。
2020年8月的一个晚上,枣阳蓝天救援队接到一起溺水者遗体打捞任务,按照惯例,任务派出的都是男队员。
“我16岁就报名参加汶川抗震救灾志愿服务,20岁参军,在部队时和男兵一样,你们能干的我照样也能干。”得知消息的季文娟二话不说,跟着队伍就出发了。
晚上9点多,溺水者遗体刚被救援队打捞上岸,家属就悲痛地冲了上去。灯光映照在溺水者苍白无色的脸上,围观的群众不由自主地向后退,只有季文娟走向遗体旁的家属,陪伴安抚。事后季文娟和队员说,自己其实也有些害怕,但觉得她应该能让家属在无助的时刻感受些温暖和力量,在这个前提下,害怕什么的都不值一提。
成为枣阳蓝天救援队正式队员后,她参加了大大小小的救援任务80余次,志愿服务时长达到610多个小时。而最让她难以忘怀的还是那次地震救援。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发生6.2级地震,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第二天,枣阳蓝天救援队就组织6名队员,驾车前往灾区参加救援,季文娟是随队的唯一一名女性。经过连续20多个小时的奔波,救援队到达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这里是受地震影响较为严重的一个地区。
因为有过医护工作经历,一下车季文娟便和另一名队员连夜搭建起“战地医疗点”,负责为灾区群众进行医疗救助。天刚蒙蒙亮,季文娟又接到一名当地群众的求助。当季文娟艰难到达安置点时,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就跪在了她的面前,请求她帮忙医治正在发烧的小孙女。
季文娟扶起老人后,第一时间为小女孩测量体温,进行救治。一整天,季文娟连口水都没顾得上喝,问诊了160多名群众。忙完救治工作后,她还把灾民急需的慢性病药、儿童用药和紧缺物资进行登记,并向救援指挥部报告。
在即将离开安置点时,那个发烧的小女孩已经有了好转,她来到季文娟身边腼腆地拉起她的手,从自己的袖口慢慢地拉出一张黄色的小纸条,“谢谢你给我们的药,让我们治感冒,你辛苦了,加油姐姐”,并画上了三个小爱心。这一刻,已经疲惫不堪的季文娟心底涌出一股暖流。
除了负责医疗救治工作外,季文娟几乎是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入户搜救、搬运物资、转移伤员,只要能干的她都会像在部队时一样,永远冲在第一线。
在多次的救援任务中,季文娟发现很多群众不会采取正确自救互救急救措施,导致错过最佳救援时间,以致发生悲剧。为此,她自学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并主动担任“五防”讲师,一有时间就组织进部队、学校、企业、社区宣讲,普及急救的重要性,并手把手教救治动作。
“文娟总是说帮助别人的时候也是治愈自己的时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会让她觉得人生很充实,也更有意义。”同为退役军人的季文娟丈夫廖永生非常支持妻子实践自己的“侠者”梦。
十几年前,西藏军区某汽车连连长因公牺牲,其母亲承受不了打击,精神出现问题。而那位连长牺牲时,孩子还不满一岁,妻子也陷入长时间的伤心抑郁。
在战友那得知情况后,季文娟主动联系上那名牺牲军人的妻子,平时通过电话微信交流问候,每年抽空到其家里看望,为孩子买玩具、衣服,并留下些“零花钱”,十几年从未间断。在季文娟的不断鼓励下,这位军嫂慢慢走出阴霾,并开了一家干洗店,看着她的日子越来越好,季文娟由衷地为她们感到高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