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一渠清水活淅川

访客 2025-05-23 16:48:43 41933
一渠清水活淅川摘要: 河南省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丹江口水库总面积的近一半在淅川县境内,是中线工程的“大水缸”和“水...

河南省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丹江口水库总面积的近一半在淅川县境内,是中线工程的“大水缸”和“水龙头”。

严把安全“源头关”

渠清如许,离不开“源头”的保护与付出。

2014年,清冽的丹江水从淅川县陶岔渠首奔涌而出,沿着千里长渠一路北上,流过中原、涌入京津。

南水北调中线渠首生态环境监测应急中心是保障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质安全的第一“哨所”,肩负着一库清水永续北送的使命和担当。

“南水北调中线渠首生态环境监测应急中心在丹江口库区、入库河流、汇水区设置了21个点位和3个国、省控湖库点位,建成库区及入库河流的14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和2个浮标站,做到对入库和库区水质监测全覆盖。”河南省南水北调渠首生态环境监测应急中心工程师黄进说,通水以来,河南段供水水质始终保持在地表水Ⅱ类及以上标准。

黄进介绍,渠首生态环境监测应急中心始终把保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和渠首水质安全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紧盯库区水质安全,精准分析研判丹江口水库及其支流水质变化趋势、及时预警处置异常监测信息,将各项污染物因子牢牢控制在安全值以内,确保“不让一滴污染水进入丹江口水库”。

除此之外,为将水源地的生态安全落于实处,河南在全国首创了“互联网+护水”机制,在库区、主要入库河流和跨渠桥梁安装视频监控探头500多个,对入库五大河流、库区周边重点部位实施24小时全方位、全覆盖监控。

采石场变青山

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南畔的汤山湿地公园里有一座九重阁,站在九重阁上,远眺一湾碧水,流向远方。

谁承想,在成为景色亮丽的公园前,这片区域是修建拦河坝和水泥厂的采石场,曾面临山体破坏、岩石裸露、土壤贫瘠、植被稀少等问题,给库区水质安全保护吹响了“警哨”。

为守好一库碧水,2019年9月,淅川组织实施汤山区域综合开发项目,投资6个多亿,修复矿口和整治梯田800余亩、造林绿化1800亩、修建主次干道16条,还建成了游客接待中心、移民纪念馆、迎宾广场、湿地科普馆、浮雕广场、九重阁等配套服务设施。如今,走上汤山之巅,登阁远眺,烟波浩渺的丹江湖衔远山、泄长渠,浩浩荡荡,丹淅美景,一览无余。

据悉,淅川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立地条件并不好,全县石漠化面积就达125.8万亩。可谁能想到,曾经的石漠化地区,现在通过造林绿化,生机和活力渐渐在山间“苏醒”。

“为了提高造林成效,我们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确定多支专业队,推行合同造林,包栽包活。”淅川县相关负责人表示,造林对水源保护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一关系水环境稳定,其二利于保护水源地生态功能,调节水源流域水文循环,其三是保护水源生物多样性。

风景变“钱景”

荒山不仅披“绿装”,点绿还要变成“金”。地处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的武店村,距离中线工程渠首800米,这既给武店的发展带来限制,又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武店村总面积4.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91.13亩,另有1700亩山地被划入湿地保护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承担着‘一库清水永续北送’的政治任务,保护水质是这里的第一要务,也是头等大事。”河南省委组织部驻淅川县九重镇武店村第一书记穆洪竹介绍。

村“两委”一班人和驻村干部反复商议,下决心走绿色发展之路。利用这里有生态资源优势,光照充足,水质极佳的优势,非常适合发展林果种植。其次这里有南水北调品牌优势,地处核心水源区,毗邻渠首,自然环境优美,风景秀丽,村子里有5A级标准打造的汤山国家湿地公园,附近还有丹江风景名胜区,南水北调移民精神也赋予了这里独有的文化内涵,给文旅产业发展创造了优势条件。

如今,武店村已经建成了千亩软子石榴果园、汤山渔村农家乐民宿、湿地公园儿童游乐场、渠首小院旅游饭店,群众收入和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进步,稳稳端起了生态“金饭碗”。(卢晋荥)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