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亲”现象引发热议,年轻人社交意识觉醒与传统亲情观念的碰撞】
有报道指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尤其是26-30岁的90后,与亲戚的联系越来越少,甚至在春节期间也选择不回老家拜年。
这种现象背后,是年轻人主动社交意识的觉醒,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与自己情感、兴趣相投的社交方式,而非传统的血缘关系。象的理解和包容,共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宁找搭子也不走亲戚现象 网友热议
主动社交意识的觉醒
“断亲”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现代化、城镇化、信息化的结果,以及独生子女(少子化)的后遗症。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社交对象和方式,而不是顺从习俗的强制或者父母亲戚的社交捆绑。这种主动选择是基于自己的情感、兴趣或者功利动机。
似断非断,价值趋向进步
我们应该把“断亲”现象当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来看待。
从事实维度来看,现在的“断亲”现象实际上是似断非断。减少联系、走动和打扰,但并不是“六亲不认”,在需要的时候,还是会有亲戚之间的互助和投入。
从价值维度来讲,“断亲”是个体意识觉醒的表现,是人从家庭、宗族解放出来的一种进步。
亲情新形态:从血缘共同体走向兴趣共同体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终究会找到新的亲情存在的形式与社交关系,而最舒服的相处状态永远是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与追求。
亲情文明要以爱敬为基,中和为则,要反对并尽力避免亲情异化吞噬个人;要不断回到爱和敬的根基去重新调整各种礼俗,通过移风易俗改变各种伤害亲情的习俗;亲人之间由血缘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走向兴趣共同体,培养更多共同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成长的联系,而不是局限在经济负担摊派或者困难分摊等。
关注“新市民”之难
“新市民”其实是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的第一代市民。
很多进城打工人或谋职者不愿意和亲戚联系、走动是源于自身负担。“新市民”之难很多,引起的关注却少。社会要重视对农村进城第一代“新市民”的关心和帮助,尽可能帮助解决“一老一小”的赡养和养育问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