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方财评 | 别让孩子在兼职中掉进陷阱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徐兵
暑假本是学生休息和锻炼的好时机,但一些孩子在尝试兼职赚钱时,却掉进了电信诈骗的陷阱。北京警方近日通报,已有多名11岁至17岁的未成年人,被诱导发送诈骗短信,成为犯罪分子的工具人,令人警醒。
一些诈骗分子假借“线上客服”“兼职群发”等名义,通过社交平台添加学生为好友,声称工作简单、日结工资、每发一条短信就能赚一元。看似轻松的工作,实则是为诈骗电话做诱饵——所谓的短信内容,大多是假冒快递通知、订单异常之类,用来骗取他人回拨电话,进而实施精准诈骗。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推上违法的边缘,有的甚至已经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
许多孩子缺乏社会经验,不清楚群发这类短信的法律风险,甚至有人用父母的手机号操作,一旦被查,家长也会受牵连。更严重的是,依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滥用电话卡、账号协助诈骗已涉嫌违法,哪怕初衷只是打工赚点零花钱,也可能从受害者变成帮凶。
类似骗局并不少见。除了短信引流,还有刷单返利、打字兼职、缴费实习等花样,套路不同,本质一致——以高回报为诱饵,引诱学生一步步掉坑。诈骗分子正是利用学生涉世未深、缺乏判断力的弱点,设置陷阱,收割信息甚至金钱。
要堵住这些漏洞,仅靠学生自觉远远不够。家长要主动引导,告诉孩子什么样的信息是可疑的;学校也应在假期前开展防诈教育,提高学生识别风险的能力;平台更要加强管理,严查兼职群和违规信息,及时封堵传播渠道。
对学生来说,假期赚点零花钱没错,但比赚钱更重要的,是学会分辨对错、守住底线。凡是打着轻松赚钱旗号,却要求发送不明短信、转账缴费、泄露个人信息的兼职,都应立即拒绝、主动举报。
成长的路不该从帮骗子打工开始。暑期安全不仅是防溺水、防中暑,更要防诈骗、防被利用,别让一场兼职梦,成为孩子人生的污点。
责编:史健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