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文秀 澎湃新闻记者 周頔 摄
2月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闻发布会上,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提问: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粮食主产区是重要的“压舱石”,但长期面临“粮财倒挂”的困境。请问,在调动主产区重农抓粮积极性方面有哪些政策措施?
对此,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文秀表示,粮食主产区是提产能、保供给的重头大头。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粮食作物总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同时也要看到,粮食主产区经济实力不强、财力薄弱的问题较为突出,产粮大县往往是经济弱县、财政穷县。这个问题不解决,主产区重农抓粮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影响生产保供的大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围绕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作了有针对性的部署:
纵向上,加大产粮大县支持力度。重点是对产粮大县的奖补,进一步向商品粮调出量大、粮食安全贡献突出的县倾斜,取消对产粮大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配套要求。针对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薄弱问题,实施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今年将在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河南等5个粮食调出量大的主产省(区)开展试点,然后再逐步推开。
横向上,建立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这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今年要力争迈出实质性步伐。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深化多渠道产销协作。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具体实施办法,基本思路是统筹考虑主产区和主销区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等相关因素,由主销区给予主产区一定的资金支持,推动横向利益补偿见到真金白银,并进一步拓展产业、人才、技术服务等协作方式,多出实招让主产区抓粮不吃亏。
产业上,拓展延伸产业链条。主产区粮食资源丰富,但粮食加工业总体规模小、就地加工转化率不高。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着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主产区布局,支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加工产业园,支持东北地区发展大豆等农产品全产业链加工,打造食品和饲料产业集群,促进就地就近转化增值,加快粮食主产区兴县富民步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