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资入股助力发展ST目药成功摘帽明日复牌

历经多年,ST天目(600671.SH)终于成功“去星摘帽”,公司股票简称将自5月20日起恢复为天目药业。业绩层面,公司在去年成功扭亏为盈,核心产品销售额翻倍增长。
昔日“中药制剂第一股”如何在国资扶持下重焕光芒?
成功“去星摘帽”
5月16日盘后,ST天目发布公告称,公司将于5月19日停牌一天,并于次日(5月20日)起复牌并撤销其他风险警示,撤销风险警示后,公司股票转出风险警示板交易,公司股票价格的日涨跌幅限制由5%变更为10%。
同时,公司股票简称也将由“ST目药”恢复为“天目药业”。
据了解,天目药业始于1958年,1993年登陆上交所,成为杭州第一家上市公司,并有“中药制剂第一股”之称。公司业务覆盖医药研发、生产及销售,药品流通,医技培训、器械销售服务、大健康等多个领域。
上市后的五年里,天目药业除1995年出现归母净利润下滑外,其余四年的营收和净利均实现增长。然而,进入21世纪后,天目药业因非分支机构天伦造纸厂改制停产以及表皮生长因子试产期的双重影响,导致净利润大幅下降,当年营收、净利分别同比下滑31.66%和76.26%。
随后,天目药业虽一度回暖,但在2007年因年报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而被实施特别处理(ST)。彼时,公司资金管理内控不力、授权审批不规范等问题凸显,严重影响了企业运营效率。
此后,天目药业陷入漫长的“保壳”阶段,多次尝试并购重组却屡屡失败,甚至深陷股权争夺战泥潭。直到2020年,因再度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彻底披星戴帽(*ST),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
青岛国资出手相助
自2011年以来,天目药业经历多次易主,最终于2023年尘埃落定。当年8月,青岛汇隆华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隆华泽”)成为公司新的控股股东,青岛市崂山区财政局成为实际控制人。
天目药业如今摘星脱帽离不开青岛国资的关键助力。据公司披露,2023年10月,崂山区国资入主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成立天目专班,提出了一系列“保壳救市”方案,包括大股东无偿豁免9000万元债务、提供超1亿元银行授信担保等措施,为公司注入强劲活力。
此外,借助青岛国资的资源优势,天目药业快速切入以青岛为主的山东市场,通过定制化营销与线下分销策略,构建起以铁皮枫斗颗粒为主打的保健品矩阵,带动保健品板块营收显著提升。
为了进一步拓展业务版图,天目药业在去年并购了青岛模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模拟医学”)和青岛天目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目山医疗”)。其中,模拟医学专注于医学培训服务,2024年实现营收3724.51万元,净利润1746.67万元;天目山医疗则主营医疗器械销售,全年贡献营收251.94万元,净利润125.15万元。
去年扭亏为盈
在青岛国资的支持下,天目药业于去年成功实现扭亏为盈。财报显示,公司全年营收达2.17亿元,同比增长78.44%;归母净利润1524.58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3827.51万元大幅改善。
营收增长主要得益于新增子公司的贡献,模拟医学、天目山医疗及深圳天目山三家子公司合计为公司带来4582万元收入增量。与此同时,核心产品的销量激增也成为业绩复苏的重要驱动力——河车大造胶囊和铁皮枫斗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2060.7%和529.76%,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天目药业的大健康板块明星产品崂山白花蛇草水也在网络上掀起热潮,2024年销售额达到342.32万元。铁皮枫斗作为一款增强免疫力的保健食品,更是凭借其卓越功效广受消费者青睐。
展望未来,天目药业计划全面重建销售渠道,实施“南北双轮驱动”战略,深耕北方市场大健康蓝海。同时,公司将通过并购持续布局医疗器械和医疗培训业务,聚焦精品中药主营业务,推动铁皮石斛保健品系列和六味地黄口服液等非处方药(OTC)产品的销售体系建设。
今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天目药业延续良好发展态势,前三个月实现营收5229.35万元,同比增长88.55%;归母净利润509.43万元,较去年同期亏损972.28万元显著改善。
随着业绩持续向好,天目药业在二级市场表现亮眼,股价于4月24日盘中触及最高值14.99元。截至5月16日收盘,公司股价报收13.52元,涨幅2.42%,总市值达16.4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