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廖蒙)进入2024年,“虚拟绑架”类诈骗仍旧受到关注。1月9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胶州市人民检察院近期发布警惕“虚拟绑架”诈骗的案例提醒,提出这类专门针对海外留学生群体的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在多地时有发生,并且发案率呈上升趋势。
不仅如此,2023年以来,上海、浙江、山东、江苏、江西、安徽、内蒙古、青海等多地警方都曾发布涉及“虚拟绑架”警情提示,相关案件涉及诈骗金额集中在100万元至1500万元间不等。同时还有部分中国驻外使领馆也陆续针对“虚拟绑架”发布预警。
事实上,就在新年到来之际,美国犹他州警方在2023年12月29日发布的一起中国留学生绑架案引起广泛关注,“绑匪”向其在国内的父母发送了“被绑架”的照片并勒索8万美元。随后在2024年1月2日,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发布消息称,该名留学生已被安全找到,系遭遇了“虚拟绑架”电信诈骗,相关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除前述案件外,位于其他国家的留学生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根据中国驻墨尔本总领馆2023年12月末发布的信息,一中国留学生卷入“虚拟绑架”,诈骗分子通过电话和社交软件谎称该生被英国著名大学录取,需要家长立即转账数百万元。在家长提出质疑后该生又表示自己欠下巨额赌债,随后诈骗分子还通过发送该生受伤流血的虚假照片威胁家长尽快转账。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表示,相较于境内发生的其他类型诈骗活动,“虚拟绑架”骗局正是利用了海外留学生和家长距离远、存在时间差等特殊情况,对二者实施双向诈骗。其中学生群体涉世未深,在境外尤其会受到抓捕、驱逐出境等话术恐吓,而家长则因担忧孩子人身安全而慌乱,在骗取财物的同时还造成双方精神伤害。
综合此前警方介绍,“虚拟绑架”骗局是在海外留学生群体中较为高发的电诈骗局,是一种针对学生及其家长的双向骗局,这类诈骗活动也被看作是传统冒充“公检法”诈骗的升级版。在骗局实施过程中,骗子一方面会冒充公检法或使领馆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手段、话术诱骗留学生,切断其与外界联系,要求转账并拍下被绑架的视频;另一方面会冒充境外涉黑涉恶势力,拿视频威胁留学生父母转账。
另根据此前上海市反诈中心针对近两年来境外留学生被骗案件的分析数据,案件中受害留学生平均年龄仅为22岁,年龄最小的仅17岁,而从出境到首次被骗,间隔时间最短仅仅1天。
针对呈现高发趋势的“虚拟绑架”骗局,多个中国驻外使领馆提醒,中国留学生要保护好个人信息,对于陌生的短信、邮件、快递、电话等加强防范与甄别。如发现个人信息外泄,可及时更改密码、调整账户,并提醒亲友谨防被人冒名欺骗。
苏筱芮同样提示,不论是境外留学生还是位于境内的家长,一旦接到疑似诈骗电话,首先应该进行核实,如果出现联系不上对方的情况,要及时同其他家人、朋友、老师甚至是警方联系。同时,境外学生的日常情况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以免给骗子创造可乘之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