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以金宇澄小说改编、王家卫导演的电视剧《繁花》热映,接孩子的时候,身边的家长们也情绪高涨地热议剧情,甚至问他人是否能听得懂上海话。
电视剧情主要反映的是上世纪90年代发生在上海的故事。剧情中有一个细节,从外滩27号出来的汪小姐,为了争一口气,找到了曾经的师父金科长,希望接下沃尔玛的单子。
金科长劝她,做生意不是闹着玩的,5%的佣金,17块一打,你能赚什么钱呢?
汪小姐很自信,声称自己会想办法消化的。
大家都是专业人士。一句“消化”无法说服金科长。作为师父,金科长提醒,下游工厂给你的成本价是多少?汪小姐不敢回答。在汪小姐看来,如果说她给出的价格是外贸公司收到的最高标准,师父就应该把这张单子交给她做,而不是问什么成本细节。
问题是,在1993年的那个时点,私人公司是没有办法直接接外贸的单子,必须要挂在国贸的名下,也就是说外贸公司需要给汪小姐背书。你汪小姐以前没有接过单子,没有成功历史,凭什么让师父相信你有能力接下这个单子?再说了,汪小姐做生意的本钱,有一部分都是来自师父的资助,金科长可不希望第一笔生意就让徒弟亏本。玩归玩,闹归闹,生意赚钱是要靠本事的。
汪小姐很直接,“我的账很简单,20万打牛仔裤订单,产品成本12块一打,配额是5块。”
师父单刀直入,“利润红线多少?去掉佣金去掉开销,你基本上没什么利润,而且是亏掉的。”这叫什么?吃力不讨好,你这么做的意义何在?
汪小姐力争,“我有信心不会的,唯一的要求,单价以人民币兑美金结算。”
这句话说完,师父简单用计算器算了一下,居然就把单子给了徒弟,而且很明确地告诉汪小姐:“这是你第一个单子,要做得漂亮,要做给外滩27号、整条黄河路、整个上海滩看,我不希望你仅仅是做给宝总看。”简单来说,仅仅用美金结算这一个条件,就说服了金科长。
这个账怎么算,很多人看不明白。站在会计的角度,汪小姐所在的公司是会计主体,花的直接成本是12元一打,加上配额,基本上就和17块一打的收入打平了,问题是还要有管理费、支付的佣金等等,基本是不可能赚钱的。算一个最简单的账,汪小姐投入了20万元本钱来做这个单子,需要支付5%的佣金,如果说外贸订单收支相抵,仅仅佣金就会让汪小姐亏1万元。
但用美金结算就不一样。根据电视剧的提示,直到1993年12月31日,连电视剧的主人公宝总都没有办法想通汪小姐这么做的意义。到了1994年1月1日,国家宣布外汇并轨,外汇差价成为历史,人民币汇率从1美元兑5.8块人民币,调整为1美元兑8.7块人民币,一夜之间,汪小姐的单子,由负转正。
简单来说,汪小姐的单子原来是20万元的收入,抵扣20万元的成本,再扣除佣金1万元、其他杂项开销(应该不低于佣金水平),是至少亏损2万元的。
但用美元结算,20万元人民币的收入按原来的汇率折算为3.45万美元左右,现在美元还是那个美元,但折算成人民币就是30万元。成本没有变、开销和佣金没有变,但收入增加了50%,相当于原本亏损10%的单子,现在盈利40%,汪小姐赚到第一桶金也就顺理成章。
显然,汪小姐的账不是靠外贸单子本身来赚钱的,而是靠外贸单子背后的汇率差价来盈利。她的账也不是单子做完了才算的,而是在和金科长签合同的时候就“算”到了。也就是说,汪小姐提前就已经知道了外汇并轨的信息,而金科长同意把单子给汪小姐,则意味着金科长同样知道这个消息。汪小姐赚钱的账,是建立在外汇并轨、汇率调整的基础之上。
合同条款中,仅仅是以人民币结算、还是以美元结算,就直接决定了汪小姐单子的盈亏。会计上看到的是一个数字,业务上则需要通过谈判,将条件用法律文本的形式固定下来,汪小姐的生意经,是建立在信息差的基础上,有了信息优势,就有了生存、发展甚至盈利的机会。
当然,因为是出口的单子,国家层面还会有出口退税的优惠政策。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也许很多外贸公司赚的利润,就是来自汇率差,甚至是出口退税,如果对政策了解不充分,对制度变革没有敏锐性,可能就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
事实上,上市公司也有类似的情形。在国际化的浪潮下,很多中国公司都有海外业务,用当地的货币结算,编财务报表的时候,则需要按照统一的会计制度折算成记账本位币人民币,在不同的时间点上,因为人民币兑外币的汇率波动,就可能导致公司的盈利水平出现一定幅度的波动,公司理应对外汇敞口进行很好的管理。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2009年吉利并购沃尔沃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是2008年被并购对象的报表。当年沃尔沃的母公司福特汽车巨亏147亿美元,而10%的亏损就来自沃尔沃。那么如何对沃尔沃进行估值、如何将其扭亏为盈就成为一个挑战。
但在吉利的首席财务官眼中,沃尔沃是一个非常优质的标的,尽管当年出现了亏损,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沃尔沃所在的国家用欧元结算,采购原材料、支付工资等等,用的都是本国货币。但生产的汽车整车,则大部分都是出口海外,用的结算货币却是美元。公司的巨额亏损中,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来自美元贬值。而吉利把沃尔沃并购之后,采购、生产、销售都在中国境内,用人民币结算,就可以把这部分亏损避免掉。
再比如另外一家上市公司福耀玻璃,2022年度的合并财务报表显示,公司当年的财务费用是负的10.11亿元,而上一年同期的财务费用开支是正的6.87亿元,一反一复差距近17亿元,在报表中格外显眼。翻开报表附注,你会发现,公司当年的汇兑损益净额达到了-10.45亿元。也就是说,因为公司持有了美元、欧元、港币、日元、韩元、卢布等多种外币,当年仅仅因为汇率的波动,相当于给公司带来了超过10亿元的利润,占当年利润总额的25%左右。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一家中国的公司,福耀及其境内的子公司,都是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的。而福耀同时在美国、俄罗斯、德国乃至中国香港等地拥有境外子公司,这些子公司从事境外经营,选择的是其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中的货币为记账本位币,等到编制年报的时候,所有的货币都要折算成人民币。
发生外币交易的时点,与做报表的时点并不一致。就像汪小姐的沃尔玛单子一样,签订合同的时间点是一个汇率,等到交付牛仔裤的时间点,汇率已经发生了改变。汪小姐的账很容易算,把这笔外贸单子作为一个整体,因为不同时间点的汇率不一致,汪小姐就可以赚取1美元2.9元人民币的汇率差价。
公司的交易相对就复杂一点。以福耀玻璃为例,在一年内的不同时点发生的外币交易,需要按照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或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为人民币入账。到了年底,再按照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为人民币。前面说的利润表中列报了超过10亿元的财务费用,仅仅是一部分的汇兑损益。有时候公司还会购买厂房设备等,或者对生产线进行改造,可能会向金融机构借入专门的外币款项,如果符合资本化的条件,这些外币专门借款产生的汇兑差额,会在相关资产的形成期间内进入资产负债表。
做账相对来说还算简单,对外汇的汇率变动进行管理就更为复杂。一家成熟的公司,会因为销售、采购和融资业务,产生以外币为计量单位的列报项目,这时候有必要建立有效的外汇风险管理政策,比如综合考虑市场流动性、管理成本等因素的前提下,进行自然对冲操作,也就是匹配销售、采购的货币,来实现本币平衡,尽量降低外汇敞口;还可以进行财务对冲,比如采用外汇远期管理。
在特殊情况下,有些国家或地区的货币可能会出现急速贬值,还有些国家可能对外汇进行严格的管制,这时候,公司有必要通过汇率保护机制、财务对冲、加速回款并及时汇出等方案来减少潜在的汇率风险。
汪小姐很聪明,能力也不差,再加上掌握了外汇并轨的内部信息,于是通过以美元结算来让原本亏损的单子转为盈利。上市公司更为规范,需要及时掌握外汇的敞口,更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来对外汇的汇率波动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以建立自己的核心优势。吉利也好,福耀也罢,在做到外汇敞口心中有数的前提下,通过自然对冲、财务对冲等方式,赚取本外币的汇兑收益。但不管是汪小姐,还是上市公司,引起利益相关者关注的,仍然是这些经济主体所做的事情、做事情背后的逻辑以及迎接和应对挑战的勇气。
(本文为澎湃商学院独家专栏“会计江湖”系列之五十七,作者袁敏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教授,会计学博士,研究方向:内部控制、资信评级等,出版有《资信评级的功能检验与质量控制研究》、《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与案例》等著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