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持续偏低,冻伤风险增加,专家提醒注意防冻伤】近日,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持续偏低,中东部地区气温下降4~8℃,多地经历了“今冬最冷白天”。在寒冷的冬天,冻伤成为了一种常见的伤害。
【防冻伤关键在于保暖、防湿、防风】
冻伤通常发生在身体血液循环较差的“末梢”,如耳朵、手部和脚部。专家提醒,冬天穿衣要注意保暖,但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此外,要注意防湿、防风,因为水的导热性是空气的20倍,空气湿度大时容易引起冻伤;风会加速空气流动,破坏保温层,加速热量散失。
冻伤分为四个度,其中一度冻伤最常见,表现为皮肤红肿充血。二度冻伤伤及真皮浅层,皮肤红肿,会有大小不等的水疱。三度冻伤在皮下发生,皮肤颜色会从苍白变成黑褐色或紫褐色。四度冻伤则可能冻到肌肉、骨骼,甚至使肢体坏死,还有可能出现全身性冻伤,严重者会造成突然的心脏停止、猝死。
冻伤后不能烤火、用雪搓,以免加重组织损伤。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尽快转移到温暖场所,将冻伤部位浸入38℃~40℃温水中复温,适当补充热量。如疼痛加重或肤色青紫等,应及时转送医院治疗。
冻到皮肤发红就要警惕了:降温千万小心“冻疮”
轻微冻伤的症状:
皮肤红肿:受冻部位的皮肤可能呈现暗紫红色,这是因为寒冷导致血管收缩,血流减少。
瘙痒和灼痛:随着受冻部位逐渐回暖,可能会出现瘙痒和灼痛感。
水疱:在一些情况下,皮肤上可能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疱内可能含有血性液体。
感觉迟钝:冻伤部位的皮肤可能感觉迟钝,这是因为寒冷影响了神经传导。
一般冻伤的处理方法:
将受冻部位浸泡在温水中:将冻伤部位放入38℃至40℃的温水中,浸泡直至皮肤恢复正常颜色。注意不要使用过热的水,以免造成烫伤。
保持受冻部位干燥和清洁:避免受冻部位受到感染,可使用干净的纱布轻轻包扎。
适当补充热量:可以喝一些热饮,如热奶、热豆浆等,以帮助身体回暖。
寻求医疗救助:如果症状持续加重,如疼痛加剧或皮肤出现青紫色,应及时就医。
常见误区:
烤火或使用热水袋:这可能导致血管快速扩张,加重组织损伤。正确的方法是使用温水浸泡。
用雪搓或按摩受冻部位:这可能加重组织损伤,影响血液循环。
忽略保暖:在寒冷环境中,应确保身体保暖,避免暴露在低温中过长时间。
喝酒取暖:喝酒会导致血管扩张,加速热量散失,反而加重冻伤风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