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马文博)近日印发的《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明确,推进以境内期货特定品种为主的期货市场开放,扩大特定品种范围,探索境内期货产品结算价授权等多元化开放路径。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政策将有助于促进期货市场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者参与期货市场。
提升定价话语权
当前,全球主要大宗商品的定价权由欧美市场主导。我国是大宗商品的进口大国和消费大国,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长期缺乏足够的定价权。
南华期货研究院院长助理曹扬慧表示,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提升我国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的国际影响力,构建自主可控的价格形成机制,成为保障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
曹扬慧认为,我国期货产品结算价授权给境外交易所的意义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有助于提升我国期货价格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使“中国价格”成为全球大宗商品贸易的重要参考;另一方面,也促使我国期货市场在交易规则、风险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与国际市场互相融合,加快我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化和规范化发展进程。
“随着我国期货市场的逐步开放和国际化,我国期货价格将更加真实地反映全球市场的供求关系,从而在国际大宗商品定价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联合创始发起人袁帅表示,这不仅有利于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争取更有利的价格条件,也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中国城市专家网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认为,期货市场多元化开放将有助于提高期货市场的竞争性、透明度和稳定性。探索境内期货产品结算价授权等多元化开放路径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意味着在期货市场的开放过程中,需要根据市场情况和投资者的需求,逐步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开放路径,这将对期货市场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提升市场国际化水平
我国一直在稳步推进扩大期货市场开放。2024年11月7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明公开表示,坚定不移推进市场、机构、产品全方位制度型开放,便利跨境投融资,扩大沪深港通投资标的范围,优化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安排,支持推出更多跨境ETF产品,拓展存托凭证互联互通,拓宽境外上市渠道,扩大期货市场开放。
今年2月28日,经中国证监会同意,国内商品期货交易所纷纷发布公告,自2025年3月4日交易(即3月3日晚夜盘)起,扩大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可交易品种范围。此次扩容后,合格境外投资者可参与境内期货、期权品种的数量将增至75个,其中新增期货品种15个、期权品种14个。
今年1月23日,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发文称,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开放路径不断丰富。从客户数量看,境外客户数稳步增长,截至2024年年末,境外有效客户数同比增长17%。从交易情况看,境外客户参与度持续增长,截至2024年年末,境外客户持仓量同比增长28%。
“期货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放程度直接关系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袁帅认为,通过推进期货市场开放,可以吸引更多国际资本流入,促进国内金融市场的繁荣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经济高质量发展。
财经评论员张雪峰表示,期货市场开放路径越来越多元,服务国民经济的范围更广了,助力“中国价格”在国际市场更有影响力,国内期货市场未来肯定会更开放,拥有更多机遇。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宫外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ai.cn/7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