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上海车展没人靠流量活着 回归产品与技术本质!2025年的上海车展在四月的国家会展中心如期开幕。这场被誉为全球最大车展的盛会今年显得格外“清醒”:地铁广告少了,展馆外的广告位未满,往年的网红扎堆现象也悄然退场。
展厅里,车回到了舞台中央。没有车模当主角,没有维权潮,也没有大V直播凹造型。更多的是车企设计师、工程师、研发负责人亲自上阵解读产品,展台前围着的是拿着麦克风、抱着笔记本、眼里全是数据的汽车媒体人。
车展上的营销造势依然有声有色。陈道明空降赛力斯展台,黄渤见到新款问界M9直呼“买早了”;凯迪拉克代言人樊振东一身纯白西装亮相,观众却挤满了对面的奥迪展台;明星车主杜江“偶遇”猛士发布会,姚安娜站台阿维塔,这些明星与汽车的交叉叙事把车展变成了话题秀场,点燃了另一种热度。
大佬们之间的互动同样热络而有序。宁德时代曾毓群亲赴理想展台,奇瑞董事长尹同跃为搜狐张朝阳现场交车,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与魏建军在长城展台亲切交流。产业链上下游的对话、跨界与合作的暗涌,在展台之间悄然发生。
据统计,本届车展共发布新车超过120款,焕新升级的车型多达600余款,参展阵容覆盖新能源新势力、传统车企乃至全球供应链企业,几乎囊括了整个汽车生态圈。这不仅是一场比拼产品力与体系力的集中大考,更是一场关于技术标准与未来话语权的全球级重构。
展台上,吉利谈安全,乐道讲空间,问界高举智驾大旗,零跑聚焦红海求生,长城秀出V8引擎新物种,保时捷带来了历代经典911,过去与未来交错发光。
合资品牌集体反击,开打“翻身仗”。在过去几年,自主品牌与新势力进攻如潮,合资品牌显得步伐沉重。但今年车展,一批看似老练沉稳的合资选手带来更具本地理解、更具前瞻布局的新打法。别克高调发布全新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并以“逍遥”超级融合架构规划6款新能源车。丰田与华为合作的铂智7亮相,采用鸿蒙座舱和激光雷达。凯迪拉克VISTIQ应用激光雷达和Momenta智驾方案,设计上首创“舱内隐藏雷达”。
就连雷克萨斯也转变思路开启“国产”之路。上海市政府与丰田汽车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研发生产公司正式落地上海市金山区。日产则带来了N7和Frontier Pro PHEV两款新车,并计划投入100亿元用于新能源研发。
一种很彻底的本土化正在发生。外资车企在中国的布局从“制造在中国、销售给中国”转向定义在中国、服务全球。宝马将新世代智能超感座舱的全球首发地选在中国,奔驰宣布加速中国本土研发与本土生产。本田也在广州建立完整研发体系,并与Momenta开展深度合作。日系品牌的另一位选手日产,则在2027年前推出10款新能源车,其中9款将在中国设计、研发、制造,并向全球市场出口。
中国汽车供应链迈向“品牌输出”。零部件巨头也在改变角色,比亚迪、地平线、商汤绝影、小鹏智行等供应链企业的展台热度不输整车厂。博世中国董事长马库斯·海恩认为辅助驾驶的发展已从技术驱动走向法规驱动,博世必须融入中国法规、适配中国节奏。
新时代的定义权已悄然易手。从感知到控制,从架构到体验,中国车企不仅在产业链底层站稳脚跟,更在用户认知顶层建立了话语体系。华为发布乾崑ADS 4系统,小鹏将720亿参数的“世界基座模型”搬到车端,比亚迪不断进化“天神之眼”,吉利千里浩瀚智驾大规模普及。这些都展示了中国智能驾驶技术的集体跃迁。
增程技术也被重新审视。理想以一己之力将其拉入主流视野,问界M8、深蓝S09、阿维塔06、猛士M817等车型集体发力,证明了增程的市场接受度与技术进化空间。大众集团CEO施文韬表示,增程技术并非过渡,而是长期存在的解决方案,在特定车型与市场上具备极高的适配性。
2025年上海车展是一场分水岭式的存在。它清晰地展现了行业价值观的转变。外资品牌不再端坐高台,而是卷起袖子在中国“重启”;智能化不再是资本故事,而是千万辆级别的技术平权;技术路线不再非此即彼,而是源于场景、基于现实的多路径共生。在这个新能源智能化的时代大潮中,中国车企在产品定义、技术标准、供应体系、用户洞察等多个维度上进行着一场由中国创新驱动的汽车产业系统性跃迁。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宫外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ai.cn/7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