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马嘉)近日,“表皮生长因子添加风波”愈演愈烈,多个化妆品品牌站出来回应称“旗下产品未添加表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是什么?能不能添加进化妆品中?为什么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报告中会显示多品牌产品含有这个成分?
多个化妆品品牌回应称“旗下产品未添加表皮生长因子”。(资料图,图片由摄图网提供)
品牌添加了吗
据大象新闻消息,有消费者举报巨子生物旗下产品可复美重组胶原蛋白修复敷料(G型)中含有未在国家药监局备案的成分表皮生长因子,其使用产品后,面部疑似出现“馒化”现象。这名消费者将使用的产品送至第三方检测机构,结果显示产品中表皮生长因子的含量超过567pg/ml。
另外,大象新闻在接到消费者举报后,将市场上销量较高的11款“械字号”及“妆字号”产品分批送检,结果显示,有9款产品检测出表皮生长因子,其中包括理肤泉、欧莱雅、韩束、薇诺娜、瑷尔博士、SK-Ⅱ等知名品牌。
目前,上述品牌均否认产品中含有表皮生长因子。
资料显示,表皮生长因子也叫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是人体内分泌的一种重要细胞生长因子。
提供产品合规咨询及技术服务的瑞欧科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解释,EGF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的分裂增殖,在极微量的情况下,就能有效促进表皮细胞的生长,增强细胞新陈代谢能力。因此,一般在医学领域使用较多,临床适应证为外用治疗烧伤、创伤及外科伤口愈合,加速移植的表皮生长。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丁慧对记者表示,EGF是一种由53个氨基酸构成的活性多肽,是诱导细胞,类似于培养基,能促进细胞增殖、分裂和生长。拥有了这种成分之后,皮肤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会迅速修复。目前这个成分是允许添加在药品中的,可以用于治疗烧伤、烫伤和皮肤损伤。但是在化妆品和医美产品中,这种成分是绝不允许添加的。
资料显示,国家药监局在2019年1月发布的《化妆品监督管理常见问题解答(一)》中明确,人寡肽1(即表皮生长因子,EGF)未收录于我国《已使用化妆品原料名称目录》(2015年版),同时基于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的考虑,EGF不得作为化妆品原料使用。在配方中添加或者产品宣称含有人寡肽-1或EGF的,均属于违法产品。
“使用添加了EGF的产品,会产生皮肤过度增生的问题,皮肤会出现瘢痕和角化。”丁慧说。
没有统一检测标准
知名打假人王海说:“我们怀疑该类非法添加在行业中普遍存在,于是对类似产品进行了大量检测。”
这一检测行为也在业内引发争议。4月15日,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国香妆协会)发布了检测结果:中国香妆协会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采样检测了媒体报道中提及的产品和部分未提及的产品,经双重检测方法验证,截至2025年4月15日,在所有检测产品中, ELISA法检测(基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未见异常,HPLC法检测结果未见异常。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针对EGF,业内并没有统一的检测标准。中国香妆协会表示,目前全球尚无适用于化妆品中EGF检测的商用ELISA试剂盒。ELISA法本身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需通过质谱法、免疫印迹法等技术综合判断,不能仅依据单一ELISA 检测方法作为结果判定依据。
丁慧解释,EGF仅是概念上的添加,因为EGF是一种蛋白肽,可通过蛋白分解酶降解,一般采用酶变法对其进行检测。本次事件采用的是ELISA法,其实,这种检测方法主要适用于对血清、血浆、细胞培养上清液、尿液等样本的检测,用来检测化妆品中的EGF是不合乎常规的。况且,采用不同的试剂盒检测出来的结果也会不一样。
瑞欧科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表皮生长因子是一个肽类物质,分子量为6200道尔顿单位。常规的用于肽类物质的检验方法都可用于该成分的检测,如免疫印记(Western blot)、酶联免疫法(ELISA)等,但化妆品终产品是多种化妆品原料的混合物,且部分原料可能含量极低,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存在难度。
表皮生长因子可能出现在产品中
业内人士分析,尽管表皮生长因子是禁用成分,但是依然可能以两种形式出现在化妆品、医美产品中。
一种情况是,EGF被其他原料分解出来,存在于产品中。丁慧分析,由于化妆品是混合物,成分很复杂和多样,如果产品中含有EGF片段和EGF类似物或中间产物,也会导致假阳性。所以,即使通过ELISA检测,也要结合其他检测方法进行交叉实验,排除其他干扰项后才会有一定的可信度。
也有业内人士解释,化妆品是混合物,其中的成分营养酶包含氨基酸和蛋白质,在整个分解、降解和储存销售过程中,是可能检测出EGF的中间物质的。这也意味着,EGF是动态、被动存在的,能够分解出EGF的中间物质的这些成分是在《已使用化妆品原料名称目录》中的,也是安全、可被使用的。在这种情况下,检测出的EGF含量是微乎其微的。
另一种就是违规添加。有医美行业供货商坦言,2019年前,这一成分是可以使用的,因为修复功效较强,会被添加在一些注射类产品中。但是被禁止后,这一成分也被价格更高的其他蛋白类原料取代了。一些不正规的小作坊厂家可能还在使用这一成分,毕竟其成本比较低。
“与常用的胶原蛋白相比,EGF的价格确实更便宜。有良心的商家不会在产品中添加这一成分,但也确实有无良商家使用这一成分。”丁慧说,由于EGF的分子量比较大,皮肤吸收度很有限,一般采用透皮吸收技术。EGF在超过体温的环境中就会失活,对存储和运输条件也是有要求的。
业内呼吁尽快形成相关标准
针对此次多品牌涉及“违规添加EGF”的事件,多方观点均认为“不太可能”。
丁慧表示,从检测方法到品牌方添加的初始动机,再到将EGF添加到化妆品中的技术条件综合分析,不难看出,“在修护类化妆品中添加表皮生长因子EGF是行业潜规则”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也并不是事实。
中国香妆协会也表示,从此前曝光品牌违规添加EGF的报道中未看见实验设计细节,也未提供标准曲线验证数据。此外,报道中提及的某产品中“EGF含量为567.3pg/ml”,即0.0000005673mg/ml(pg是计量单位,称皮克,1皮克等于1×10−12克,也就是一万亿分之一克)
业内也呼吁针对EGF形成更科学的检测标准。中国香妆协会表示,不能仅基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判定产品是否含有EGF。ELISA 广泛应用于医学、食品安全等领域,但其可靠性高度依赖试剂盒的特异性、灵敏度、样本类型、人员操作等因素。
瑞欧科技相关负责人也提出,如何在众多的混合原料中,既不受干扰,又能有效准确地进行特定物质的检测,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方法开发和方法验证,明确适用性、准确性、精确性、检出限和定量限等问题,才能科学规范地进行测试和结果评价。
有化妆品企业相关负责人直言,希望业内能尽快形成针对EGF的科学、有效的检测标准。这场风波也对化妆品行业造成恶劣影响。有原料企业相关负责人坦言,化妆品成分检测标准的形成是一个多方协调和论证的过程。比如,COSMOS标准是由多个特许成员共同制定的,旨在协调有机和天然化妆品认证规则。这次风波过后,也许大家能够对这个成分形成统一的检测标准。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宫外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ai.cn/6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