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等关税”引发的全球博弈持续进行,市场担忧这可能导致iPhone价格飙升至2.5万元人民币。果链企业多次强调不会承担关税成本,因为按照常规贸易规则,硬件制造厂商不需承担关税、物流和仓储等费用。因此,更大的压力转向了苹果公司。
摩根士丹利报告估计,如果不采取缓解措施,苹果可能面临每年330亿美元的新增关税成本。苹果已经提前生产了一些iPhone,并采购了部分元件,预计也会要求供应商分担部分关税成本。此外,苹果可能会提高产品价格,预计会在全球范围内统一提价。目前来看,毛利率本就不高的供应商很难有压价空间,剩余的成本可能仍将转嫁给终端客户。
苹果股价在4月10日大涨15.33%,但次日下跌4.24%。面对关税壁垒,产业链成本上升,苹果申请关税豁免和产能转移都存在较大挑战。消费电子产业链上的龙头公司正在探索多路径解决问题,其中越南和墨西哥成为关注焦点。
立讯精密董事长王来春表示,各国为自身利益提出制造业回流目标很正常,但美国是否具备相关条件是较大的考量。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半导体、集成模组等可能回流,但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回流非常难。群智咨询总经理李亚琴认为,2025年全球经贸格局将迎来关键转折点,美国“对等关税”措施将成为供应链结构从“量变”转向“质变”的关键因素。
立讯精密和其他果链企业在越南等地布局了产能,越南作为生产制造基地的大环境不会有太大变化。而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地产业链还不成熟,转移到这些地方的可能性不大。整体而言,立讯精密的海外扩充计划会优先考虑东南亚。
墨西哥也是此番产能转移的重点,三星、LG、TCL、海信等都在墨西哥有产能布局。墨西哥凭借美墨加协定(USMCA)的零关税优势,已成为北美市场的核心供应枢纽。此外,巴西、土耳其、埃及等地因对美关税较低且具备一定的产业链配套基础,有望成为中低端产能的承接者。
摩根士丹利报告指出,苹果获得有针对性的关税豁免的概率仅为20%。尽管苹果宣布在美国投资5000亿美元,但几乎100%的产品制造仍在国际市场完成。要获得特殊待遇,苹果需要在美国做出更为实质的直接制造承诺,而这不太可能实现。Counterpoint研究副总裁Neil Shah认为,没有巨额补贴和更便宜、熟练的劳动力,美国制造没有任何成本优势。
智能手机产业的供应链和制造主要集中在中国、韩国和越南等亚洲国家及地区。将制造转移至美国不可能一蹴而就,除非有巨额政府补贴和全天候的技术劳动力支持。即便如此,由于缺乏成本优势,价格仍会大幅上涨。在本就面临通胀压力的背景下,美国消费者将立即感受到被加征关税的智能手机价格冲击。
种种风波下,消费电子整体需求或回调。TrendForce集邦咨询指出,在基准情境下,2025年智能手机生产量年增幅度将与前一年持平,笔电ODM的出货年增率下修为3%;若后续关税冲突削弱全球经济表现,智能手机市场产量可能转为年减5%,笔电ODM的出货年增率将再缩减至2%。关税政策的涟漪效应仍在持续扩散,整个消费电子产业正经历深度重塑。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宫外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ai.cn/5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