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多名读者向上海辟谣平台询问:网传“清明节不能问候‘早上好’”,是真的吗?还有读者提到另一种说法,即“清明节前后都不能问好,一直要到4月10日”,并强调“今年是特殊年,要在意点”。
这类消息其实不必在意,更不用改变自己的问候习惯。无论是清明节前后还是当天,“早上好”、“晚上好”等正常问候并不违反任何民俗或禁忌。每年清明节前后,“不能问好”的谣言都会出现,主要是为了博眼球和误导公众。
关于“清明节不能问好”的说法,可能源于清明节有祭祖、扫墓的风俗。这些场合比较肃穆,人们在寄托哀思,因此有人认为不适合问好。但实际上,日常问候并不会影响祭扫氛围,也没有民俗将其列为禁忌。当然,考虑到清明节的氛围,极少有人会祝他人“清明节快乐”。
虽然不祝“清明节快乐”,但不代表清明节不能快乐。一句“踏青快乐”就是非常贴切的祝福语。因为清明节不仅有祭祖扫墓的习俗,还有踏青出游的传统。自古以来,清明节就融合了多个古代节日,如上巳节、寒食节、秋千节等,这些节日的风俗也一起并入了清明节。
上巳节起源于周代,是一个讲卫生、求健康的节日。自曹魏以后,固定在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人们会彻底清洁身体,以祛除不祥。王羲之《兰亭集序》和杜甫《丽人行》都描述了上巳节的活动,充满了踏青赏花的轻快气氛。由于时间相近,上巳节的活动逐渐成为清明风俗的一部分。
寒食节则与纪念介子推有关,宋代以后不再禁火,但吃寒食的习俗有所保留,如吃青团。寒食节与清明相隔较近,最终合二为一,形成了清明节扫墓、祭奠、吃青团等风俗。
另一个被清明囊括的节日是秋千节。元代古籍《析津志》记载辽代人们将打秋千作为清明的重要活动,明朝《酌中志》更是直接称“清明则秋千节也”。尽管秋千节的名字没有流传下来,但清明打秋千的习俗在不少地区得以保留。
由此可见,清明节并非只有肃穆,也有欢声笑语。在这样的日子里,公众不必被所谓的谣言误导,不问候、不祝好。实际上,扫墓与踏青可以兼得,古人也是这样过清明的。清朝《大兴县志》就有记载:“清明日,男女簪柳出扫墓,担尊榼,挂楮钱,既而寻芳择地,欢饮而归。”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宫外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ai.cn/4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