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熠如)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人工智能(AI)成为热议话题之一。在数场论坛中,行业学者及企业家围绕互联网与AI融合、通用人工智能突破、行业大模型走向以及AI深度赋能企业创新等议题进行了探讨,为AI产业的发展勾勒出清晰且充满前景的发展路径。
聚焦AI前沿进展
在未来互联网产业发展论坛上,行业专家围绕未来互联网与AI融合发展等议题展开探讨并发表观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以《以AI加持网络重构与模式变革》为题,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对未来互联网架构的深远影响,提出了“AI将推动互联网向智能化、自适应化跃迁,重构工业、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核心逻辑。”2015年图灵奖得主、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惠特菲尔德·迪菲发表了《AI赋能未来互联网》的主题演讲,强调了互联网全球化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在通用人工智能论坛上,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在会上发布了覆盖通用智能体+行业智能体+社会智能体三大智能体矩阵。其成果以“原创技术—产业赋能—社会智能”三级联动模式,推动人工智能从单一智能向社会智能转变。
大会发布了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人“通通”2.0。相较于“通通”1.0版本,“通通”2.0在语言、认知、动作、学习、情绪、交互方面实现了多种核心能力的升级。据悉,“通通”2.0可以实时响应外界场景的变化,进行反思和重新规划,对已有任务进行挂起、恢复、修改或取消等处理,同时动态生成新的任务规划,从而以更灵活、智能、多变的方式完成指令。
与此同时,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乐聚、宇树等多家人形机器人公司共同发起成立“通智大脑联盟”。该联盟通过打破技术壁垒,聚焦垂域场景的通智大脑和具身本体协同研发及应用,将实现在物理空间上具身智能体从感知到决策、从学习到执行的闭环,加速核心技术突破与成果转化。
展望行业大模型前景
在行业大模型应用与发展论坛上,专家学者对行业大模型的发展方向、特点及应用前景等方面发表了见解。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前主席龚克认为,要从通专辩证关系看行业大模型发展的必要性,通用与专用大模型不是相互替代而是相辅相成、交替演进的过程;要从行业应用要求看行业模型发展的独特性,优秀行业模型应成为行业标准,予以政策激励;要从行业发展趋势看行业模型发展的开放性,行业模型需要突破行业界限,开放跨行业市场,并体现绿色化要求;要从商业模式看行业模型发展的重要性,加快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设计工程及自动化系主任谭建荣认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有四个特点:一是由互联网技术发展成物联网技术,二是由虚拟现实技术发展到增强现实技术、元宇宙技术,三是由网格计算技术发展到云计算技术,四是由机器学习技术发展到深度学习技术,并形成几个典型的综合交叉领域,包括智能制造、元宇宙、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他强调,大模型应用前景是与元宇宙融合,同时不能忽略小模型和面向行业的、垂直领域的模型。
AI赋能企业创新
在AI赋能大型企业数智化创新论坛上,企业家则围绕AI技术在企业中的创新应用、发展趋势以及对企业变革的推动等话题各抒己见。
中电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马劲提出,过去60天内,以DeepSeek为代表的开源大模型的部署推动AI从特定领域向全领域的普及和创新,从需求牵引变成技术驱动,信息化行业企业参与创新大幅度加速。未来,中国电子云将持续围绕算力平台、模型平台、模型和应用三方面赋能企业AI变革,拓展应用广度、提升应用效果、降低应用成本,全面支撑数字中国建设。
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段晓东分享了智算产业技术发展趋势,并首次提出AI Native的新一代算力网络发展新方向。他表示,中国移动前瞻性突破重构开放智算架构格局,以首创的OISA全向智感互联、跨架构推理算力原生及算力路由CATS三大核心引擎,开创智算网络基础理论体系化革命,为AI Native时代万物智联奠定智算网融合基座。
京东方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姜幸群表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正引领我们进入智能化新时代,深刻变革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京东方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与显示技术深度融合,推动创新应用,提升效率,创造新价值。他围绕人工智能在制造领域的创新应用,重点解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创新实践,深度融合京东方半导体显示知识与经验,讨论如何通过先进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制造智能核心单元的业务痛点。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宫外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ai.cn/4304.html